清除过滤器
文章
姚 鑫 · 十一月 9, 2021
# 第七十一章 SQL命令 SELECT(三)
## 列别名
指定`SELECT-ITEM`时,可以使用AS关键字指定列名的别名:
```sql
SELECT Name AS PersonName, DOB AS BirthDate, ...
```
列别名在结果集中显示为列标题。指定列别名是可选的;始终提供默认值。列别名以指定的字母大小写显示;但是,当在`ORDER BY`子句中引用时,它不区分大小写。`C`别名必须是有效的标识符。`C`别名可以是分隔的标识符。使用带分隔符的标识符允许列别名包含空格、其他标点符号或作为`SQL`保留名称。例如,`SELECT Name AS "Customer Name" or SELECT Home_State AS "From"`。
As关键字不是必需的,但使查询文本更易于阅读。因此,以下也是有效的语法:
```sql
SELECT Name PersonName, DOB BirthDate, ...
```
SQL不执行列别名的惟一性检查。
字段列和列别名可能具有相同的名称(尽管不可取),或者两个列别名相同。
当`ORDER by`子句引用此类非惟一列别名时,可能会导致`SQLCODE -24“Ambiguous sort column”`错误。
列别名与所有SQL标识符一样,不区分大小写。
其他`SELECT`子句中列别名的使用由查询语义处理顺序控制。
可以通过`ORDER by`子句中的列别名引用列。
不能在选择列表中的另一个选择项、`DISTINCT BY`子句、`WHERE`子句、`GROUP BY`子句或`HAVING`子句中引用列别名。
不能在`JOIN`操作的`ON`子句或`USING`子句中引用列别名。
但是,可以使用子查询使列别名可用来供其他这些其他`SELECT`子句使用。
## 字段列别名
选择项字段名不区分大小写。
但是,除非提供列别名,否则结果集中的字段列的名称应遵循与列属性相关联的`SqlFieldName`的字母大小写。
`SqlFieldName`的大小写对应于表定义中指定的字段名,而不是选择项列表中指定的字段名。
因此,`SELECT name FROM Sample.Person`返回字段列标签为`Name`。
使用字段列别名可以指定要显示的字母大小写,示例如下:
```sql
SELECT name,name AS NAME
FROM Sample.Person
```
字母大小写解析需要时间。
为了最大化`SELECT`性能,您可以指定字段名的确切字母大小写,如表定义中所指定的那样。
但是,在表定义中确定字段的确切字母大小写通常很不方便,而且容易出错。
相反,可以使用字段列别名来避免字母大小写问题。
注意,对字段列别名的所有引用必须以字母大小写匹配。
下面的动态SQL示例需要字母大小写解析(`SqlFieldNames`为`" Latitude "`和`" Longitude "`):
```java
ClassMethod Select()
{
s myquery = "SELECT latitude,longitude FROM Sample.USZipCode"
s tStatement = ##class(%SQL.Statement).%New()
s qStatus = tStatement.%Prepare(myquery)
if qStatus '= 1 {
w "%Prepare failed:"
d $System.Status.DisplayError(qStatus)
q
}
s rset = tStatement.%Execute()
while rset.%Next() {
w rset.latitude," ",rset.longitude,!
}
}
```
下面的动态SQL示例不需要区分大小写,因此执行得更快:
```java
ClassMethod Select1()
{
s myquery = "SELECT latitude AS northsouth,longitude AS eastwest FROM Sample.USZipCode"
s tStatement = ##class(%SQL.Statement).%New()
s qStatus = tStatement.%Prepare(myquery)
if qStatus '= 1 {
w "%Prepare failed:"
d $System.Status.DisplayError(qStatus)
q
}
s rset = tStatement.%Execute()
while rset.%Next() {
w rset.northsouth," ",rset.eastwest,!
}
}
```
列名中不包含`t-alias`表别名前缀。
因此,在下面的示例中,两列都被标记为`Name`:
```sql
SELECT p.Name,e.Name
FROM Sample.Person AS p LEFT JOIN Sample.Employee AS e ON p.Name=e.Name
```
要区分指定多个表的查询中的列,您应该指定列别名:
```sql
SELECT p.Name AS PersonName,e.Name AS EmployeeName
FROM Sample.Person AS p LEFT JOIN Sample.Employee AS e ON p.Name=e.Name
```
提供列别名以使数据更容易理解。
以表中“Home_State”列为例,将其重命名为“US_State_Abbrev”。
```sql
SELECT Name,Home_State AS US_State_Abbrev
FROM Sample.Person
```
请注意,`%ID`引用特定的列,因此返回字段名(默认为`ID`)或指定的列别名,如下面的示例所示:
```sql
SELECT %ID,%ID AS Ident,Name
FROM Sample.Person
```
## Non-Field列别名
非字段列将自动分配一个列名。
如果没有为这些字段提供别名, SQL将提供一个惟一的列名,如`“Expression_1”`或`“Aggregate_3”`。
整数后缀指`SELECT`语句中指定的选择项位置(选择项列号)。
它们不是该类型字段的计数。
下面是自动分配的列名(n是一个整数)。
这些内容的顺序越来越广泛。
例如,在数字上添加加号或减号将其从`HostVar`提升为表达式;
连接`HostVar`和`Literal`将其提升为表达式;
在子查询中指定`Literal`、`HostVar`、`Aggregate`或`Expression`将其提升为子查询:
- `Literal_n`:一个伪字段变量,比如`%TABLENAME`,或者`NULL`说明符。
注意`%ID`不是`Literal_n`;
它得到实际`RowID`字段的列名。
- `HostVar_n`:主机变量。
这可能是一个字面量,如`' text '`, `123`,或空字符串(`"`),一个输入变量(`:myvar`),或?
由文字替换的输入参数。
请注意,任何对字面量的表达式求值,如在数字后附加符号、字符串连接或算术操作,都使其成为`Expression_n`。
提供给?
参数不受表达式求值影响而返回。
例如,提供`5+7`将返回字符串`'5+7'`作为`HostVar_n`。
- `Aggregate_n`:聚合函数,如`AVG(Age)`、`COUNT(*)`。
如果最外层的操作是聚合函数,那么列就被命名为`Aggregate_n`,即使这个聚合包含一个表达式。
例如,`COUNT(Name)+COUNT(Spouse)`是`Expression_n`,而`MAX(COUNT(Name)+COUNT(Spouse))`是`Aggregate_n`, -`AVG(Age)`是`Expression_n`,而`AVG(-Age)`是`Aggregate_n`。
- `Expression_n`:在文本、字段或`Aggregate_n`、`HostVar_n`、`Literal_n`或`Subquery_n`选择项列表中的任何操作都会将其列名更改为`Expression_n`。
这包括对数字的一元操作(`-Age`),算术操作(`Age+5`),连接(`'USA:'||Home_State`),数据类型`CAST`操作,SQL排序函数(`%SQLUPPER(Name)`或`%SQLUPPER Name)`, SQL标量函数(`$LENGTH(Name)`),用户定义的类方法,`CASE`表达式,和特殊变量(如`CURRENT_DATE`或`$ZPI`)。
- `Window_n`:窗口函数的结果。
在`OVER`关键字的右括号之后指定列别名。
- `Subquery_n`:指定单个选择项的子查询的结果。
选择项可以是字段、聚合函数、表达式或文字。
在子查询之后而不是在子查询中指定列别名。
在下面的例子中,`AVG`函数创建的聚合字段列的别名是`“AvgAge”`;
它的默认名称是`“Aggregate_3”`(一个在`SELECT`列表中位置3的聚合字段)。
```sql
SELECT Name, Age, AVG(Age) AS AvgAge FROM Sample.Person
```
下面的示例与上一个示例相同,只是此处省略了AS关键字。
建议使用该关键字,但不是必需的。
```sql
SELECT Name, Age, AVG(Age) AvgAge FROM Sample.Person
```
下面的示例演示如何为选择项子查询指定列别名:
```sql
SELECT Name AS PersonName,
(SELECT Name FROM Sample.Employee) AS EmpName,
Age AS YearsOld
FROM Sample.Person
```
# FROM子句
`FROM table-ref`子句指定一个或多个表、视图、表值函数或子查询。
可以将这些`table-ref`类型的任意组合指定为逗号分隔列表或使用`JOIN`语法。
如果指定单个`table-ref`,则从该表或视图检索指定的数据。
如果指定多个表引用,SQL将对这些表执行连接操作,将它们的数据合并到一个结果表中,从这个结果表中检索指定的数据。
如果指定了多个`table-ref`,可以用逗号或显式连接语法关键字分隔这些表名。
可以使用`$SYSTEM.SQL.Schema.TableExists("schema.tname")`或`$SYSTEM.SQL.Schema.ViewExists("schema.vname")`方法来确定当前名称空间中是否存在表或视图。
可以使用`$SYSTEM.SQL.Security.CheckPrivilege()`方法来确定是否对该表或视图具有`SELECT`权限。
## 表的别名
当指定`table-ref`时,可以使用AS关键字指定该表名或视图名的别名:
```sql
FROM Sample.Person AS P
```
`AS`关键字不是必需的,但使查询文本更容易阅读。
下面是有效的等价语法:
```sql
FROM Sample.Person P
```
`t-alias`名称必须是有效的标识符。
别名可以是分隔的标识符。
`t-alias`在查询中的表别名之间必须是唯一的。
与所有标识符一样,`t-alias`不区分大小写。
因此,不能指定两个只有字母大小写不同的`t-alias`名称。
这将导致`SQLCODE -20`“名称冲突”错误。
表别名用作字段名的前缀(带句点),以指示字段所属的表。
例如:
```sql
SELECT P.Name, E.Name
FROM Sample.Person AS P, Sample.Employee AS E
```
当查询指定多个具有相同字段名的表时,必须使用表引用前缀。
表引用前缀可以是`t-alias`如上所示),也可以是全限定表名,如下面的等价示例所示:
```sql
SELECT Sample.Person.Name, Sample.Employee.Name
FROM Sample.Person, Sample.Employee
```
但是,如果已为该表名分配了`t-alias`,则不能将完整表名作为该选择项的一部分。
尝试这样做会导致`SQLCODE -23`错误。
当查询仅引用一个表(或视图)时,可选择指定表别名。
当查询引用多个表(和/或视图)且引用的字段名对每个表都是唯一的时,指定表别名是可选的(但推荐)。
当查询引用多个表(和/或视图),并且在不同的表中引用的字段名相同时,需要指定表别名。
没有指定`t-alias`(或完全限定的表名)前缀将导致`SQLCODE -27`“字段`%1D`在适用的表中不明确”错误。
当指定如下子查询时,可以使用t-alias,但不是必需的:
```sql
SELECT Name,(SELECT Name FROM Sample.Vendor)
FROM Sample.Person
```
`t-alias`仅唯一标识查询执行的字段;
要惟一地标识用于显示查询结果集的字段,还必须使用列别名(`c-alias`)。
下面的示例使用了表别名(`Per`和`Emp`)和列别名(`PName`和`Ename`):
```sql
SELECT Per.Name AS PName, Emp.Name AS EName
FROM Sample.Person AS Per, Sample.Employee AS Emp
WHERE Per.Name %STARTSWITH 'G'
```
可以为字段、列别名和/或表别名使用相同的名称,而不会产生命名冲突。
如果需要区分引用的是哪个表,则使用`t-alias`前缀。
以下是一些例子:
```sql
SELECT P.%ID As PersonID,
AVG(P.Age) AS AvgAge,
Z.%TABLENAME||'=' AS Tablename,
Z.*
FROM Sample.Person AS P, Sample.USZipCode AS Z
WHERE P.Home_City = Z.City
GROUP BY P.Home_City
ORDER BY Z.City
```
## Sharding Transparent to SELECT Queries
分片对SQL查询是透明的;
不需要特殊的查询语法。
查询不需要知道`FROM`子句中指定的表是分片的还是非分片的。
同一个查询可以访问分片表和非分片表。
查询可以包括分片表和非分片表之间的连接。
分片表使用`CREATE table`命令定义。
它必须在分片主数据服务器上的主命名空间中定义。
这个主命名空间还可以包括非分片表。
文章
Michael Lei · 五月 30, 2022
我的团队在在红帽OpenShift容器平台上运行IRIS互操作性解决方案。我想在数据被存储在Mirror的数据pods中的情况下,测试运行中的webgateway pods和计算节点 pods能处理多少消息。
为了增加测试难度,我部署了多个feeder容器,并在每个feeder上安排了任务,以在同一时间发送大量的消息。为了进入下一阶段的测试,我希望有多种类型的测试文件可以按需使用。我创建了test-data应用程序,能够请求生成大量的多种类型的文件。
我早期的一些测试依赖于复制一个样本文件和处理它。这在一次只复制一份的情况下效果不错。为了获得同一样本文件的许多副本,MakeFile函数获取一个样本文件、保存其副本、并以唯一的时间戳进行重命名。MakeFiles函数有一个参数,用于确定要制作的文件数量。
我找到了一个样本文件,它的输入和输出都是带分隔符和固定符的。我把它包含在我的应用程序中,并添加了一个转换来操作测试数据文件。在这种情况下,我把测试文件中的识别ID号替换成在一个类方法中生成的识别ID号,并且是随着文件而递增的。
我想在处理后审查测试文件中的数据,我喜欢看到一系列有顺序的数字,而不是一系列随机数字。
具体代码下载:https://openexchange.intersystems.com/package/test-data
文章
Jingwei Wang · 九月 16, 2022
连接前准备:
Python 开发环境
DB-API驱动:irispython wheel 文件
Connection String
步骤:
安装irispython wheel 文件
pip install intersystems_irispython-3.2.0-py3-none-any.whl
Connection String:其中import iris 用来导入iris, connection = iris.connect是connection string。connection.close()用来断开连接。
import iris
def main():
connection_string = "localhost:1972/USER"
username = "SQLAdmin"
password = "deployment-password"
connection = iris.connect(connection_string, username, password)
# when finished, use the line below to close the connection
# connection.close()
if __name__ == "__main__":
main()
文章
姚 鑫 · 二月 24, 2021
# 第四十六章 Caché 变量大全 ^$GLOBAL 变量
提供有关全局变量和进程私有全局变量的信息。
# 大纲
```java
^$|nspace|GLOBAL(global_name)
^$|nspace|G(global_name)
^$||GLOBAL(global_name)
^$||G(global_name)
```
# 参数
- `|nspace|` 或 `[nspace]` - 可选-扩展SSVN引用,可以是显式名称空间名称,也可以是隐含名称空间。必须计算为带引号的字符串,该字符串括在方括号(`[“nspace”]`)或竖线(`|“nspace”|`)中。命名空间名称不区分大小写;它们以大写字母存储和显示。
- global_name 计算结果为包含无下标全局名称的字符串的表达式。全局名称区分大小写。使用`^$||global()`语法时,与进程专用全局名称相对应的无下标全局名称:`^a`表示`^||a`。
# 描述
可以将`^$GLOBAL`用作`$DATA`、`$ORDER`和`$QUERY`函数的参数,以返回有关当前名称空间(默认名称空间)或指定名称空间中是否存在全局变量的信息。还可以使用`^$global`返回有关存在进程私有全局变量的信息。
## 进程私有全局变量
可以使用`^$global`获取有关所有命名空间中是否存在进程私有全局变量的信息。可以将进程专用全局的查找指定为`^$||global`或`^$|“^”|global`。
例如,要获取有关进程私有全局`^||a`及其后代的信息,可以指定`$DATA(^$||global(“^a”))`。进程私有全局变量不是特定于名称空间的,因此在定义进程私有全局变量时,无论当前名称空间如何,此查找都会返回有关`^||a`的信息。
请注意,`^$GLOBAL`不支持在`GLOBAL_NAME`本身中指定进程专用全局语法。使用进程专用全局语法指定`GLOBAL_NAME`会导致``错误。
# 参数
## nspace
此可选参数允许`^$GLOBAL`查找在另一个命名空间中定义的`GLOBAL_NAME`。这称为扩展SSVN参考。可以显式地将命名空间名称指定为带引号的字符串文字、变量,也可以通过指定隐含的命名空间来指定。命名空间名称不区分大小写。可以使用方括号语法`[“user”]`或环境语法`|“user”|`。Nspace分隔符前后不允许有空格
可以使用以下方法测试是否定义了命名空间:
```java
DHC-APP>WRITE ##class(%SYS.Namespace).Exists("USER")
1
DHC-APP>WRITE ##class(%SYS.Namespace).Exists("LOSER")
0
```
以使用`$NAMESPACE`特殊变量来确定当前名称空间。更改当前名称空间的首选方式是新建`$NAMESPACE`,然后设置`$NAMESPACE=“nspace ename”`。
## global_name
计算结果为包含无下标全局名称的字符串的表达式。全局变量区分大小写。
- `^$global(“^a”)`:`global_name“^a”`在当前名称空间中查找此全局名称及其后代。它不查找进程私有全局`“^||a”`。
- `^$|"USER"|GLOBAL("^a")`:global_name `"^a"`在`“user”`名称空间中查找此全局名称及其后代。它不查找进程-私有全局`"^||a"`。
-` ^$||GLOBAL("^a")`:global_name `"^a"`在所有名称空间中查找进程私有全局`"^||a"`及其后代。它不查找全`"^a"`。
# 示例
以下示例显示如何将`^$GLOBAL`用作`$DATA`、`$ORDER`和`$QUERY`函数的参数。
## 作为`$DATA`的参数
`^$GLOBAL`作为`$DATA`的参数返回一个整数值,表示指定的全局名称是否作为`^$GLOBAL`节点存在。下表显示了`$DATA`可以返回的整数值。
Value | Meaning
---|---
0| 全局名称不存在
1| 全局名称是包含数据但没有子代的现有节点。
10| 全局名称是没有数据但具有子代的现有节点。
11| 全局名称是包含数据的现有节点,并且具有子代。
下面的示例测试当前命名空间中是否存在指定的全局变量:
```java
/// d ##class(PHA.TEST.SpecialVariables).GLOBAL()
ClassMethod GLOBAL()
{
KILL ^GBL
WRITE $DATA(^$GLOBAL("^GBL")),!
SET ^GBL="test"
WRITE $DATA(^$GLOBAL("^GBL")),!
SET ^GBL(1,1,1)="subscripts test"
WRITE $DATA(^$GLOBAL("^GBL"))
}
```
```java
DHC-APP>d ##class(PHA.TEST.SpecialVariables).GLOBAL()
0
1
11
```
下面的示例测试user命名空间中是否存在指定的全局变量:
```java
/// d ##class(PHA.TEST.SpecialVariables).GLOBAL1()
ClassMethod GLOBAL1()
{
SET $NAMESPACE="USER"
SET ^GBL(1)="test"
SET $NAMESPACE="%SYS"
WRITE $DATA(^$|"USER"|GLOBAL("^GBL"))
}
```
```java
DHC-APP>d ##class(PHA.TEST.SpecialVariables).GLOBAL1()
10
```
下面的示例测试任何命名空间中是否存在指定的进程私有全局变量:
```java
/// d ##class(PHA.TEST.SpecialVariables).GLOBAL2()
ClassMethod GLOBAL2()
{
SET $NAMESPACE="USER"
SET ^||PPG(1)="test"
SET $NAMESPACE="%SYS"
WRITE $DATA(^$||GLOBAL("^PPG"))
}
```
```java
DHC-APP>d ##class(PHA.TEST.SpecialVariables).GLOBAL2()
10
```
## 作为`$ORDER`的参数
`$ORDER(^$|nspace|GLOBAL( global_name),direction)`
`^$GLOBAL`作为`$ORDER`的参数,将排序序列中的下一个或上一个全局名称返回到指定的全局名称。如果`^$GLOBAL`中不存在这样的全局名称节点,`$ORDER`将返回空字符串。
注意:`$ORDER(^$GLOBAL(NAME))`不会从IRISSYS数据库返回`%global names`。
Direction参数指定是返回下一个全局名称还是返回上一个全局名称。如果不提供方向参数,InterSystems IRIS会将排序顺序中的下一个全局名称返回给您指定的全局名称。
以下子例程搜索当前名称空间,并将全局名称存储在名为global的本地数组中。
```java
/// d ##class(PHA.TEST.SpecialVariables).GLOBAL3()
ClassMethod GLOBAL3()
{
GLOB
SET NAME=""
WRITE !,"以下全局变量在 ",$NAMESPACE
FOR I=1:1 {
SET NAME=$ORDER(^$GLOBAL(NAME))
WRITE !,NAME
QUIT:NAME=""
SET GLOBAL(I)=NAME
}
WRITE !,"全部完成"
QUIT
}
```
```java
DHC-APP>d ##class(PHA.TEST.SpecialVariables).GLOBAL3()
以下全局变量在 DHC-APP
^%ISCWorkQueue
^%cspSession
^%qCacheMsg
^%qCacheMsgNames
^%qCacheObjectErrors
^%qCacheObjectKey
^%qCacheObjectQualifier
^%qCacheSQL
^%qHTMLElementD
^%qJavaMetaDictionary
^%qMgtPortal.Index
^%qPublicSuffix
^%qStream
^%qcspRule
^A
^AA
Visible+4^%SYS.GD
DHC-APP>
```
## 作为`$QUERY`的参数
`^$GLOBAL`作为`$QUERY`的参数,按排序顺序将下一个全局名称返回到指定的全局名称。如果`^$GLOBAL`中不存在这样的全局名称作为节点,则`$QUERY`将返回空字符串。
注意:`$QUERY(^$GLOBAL(NAME))`不会从IRISSYS数据库返回`%GLOBAL NAMES`。
在以下示例中,用`user`命名空间中存在三个全局变量(`^GBL1`、`^GBL2`和`^GBL3`)。
```java
/// d ##class(PHA.TEST.SpecialVariables).GLOBAL4()
ClassMethod GLOBAL4()
{
NEW $NAMESPACE
SET $NAMESPACE="USER"
SET (^GBL1,^GBL2,^GBL3)="TEST"
NEW $NAMESPACE
SET $NAMESPACE="%SYS"
WRITE $QUERY(^$|"USER"|GLOBAL("^GBL1")),!
WRITE $QUERY(^$|"USER"|GLOBAL("^GBL2"))
NEW $NAMESPACE
SET $NAMESPACE="USER"
KILL ^GBL1,^GBL2,^GBL3
}
```
```java
DHC-APP>d ##class(PHA.TEST.SpecialVariables).GLOBAL4()
^$|"USER"|GLOBAL("^GBL2")
^$|"USER"|GLOBAL("^GBL3")
```
## 作为`MERGE`的参数
`^$GLOBAL`作为`MERGE`命令的源参数,将全局目录复制到目标变量。`Merge`将每个全局名称添加为具有空值的目标下标。下面的示例显示了这一点:
```java
MERGE gbls=^$GLOBAL("")
ZWRITE gbls
```
```java
...
gbls("^zlgsql")=""
gbls("^zlgtem")=""
gbls("^zlgtem1")=""
gbls("^zlgtem4")=""
gbls("^zlgtemp")=""
gbls("^zlgtemp1")=""
gbls("^zlgtemp3")=""
gbls("^zlgtemp5")=""
gbls("^zlgtmp")=""
gbls("^zlj")=""
gbls("^zll")=""
gbls("^zltmp")=""
gbls("^zmc")=""
gbls("^znum")=""
gbls("^zpeterc")=""
gbls("^zsb")=""
gbls("^zseq")=""
gbls("^zstock")=""
gbls("^ztTmp")=""
gbls("^ztrap1")=""
gbls("^zwb1")=""
gbls("^zwhtmp")=""
gbls("^zx")=""
gbls("^zx1")=""
gbls("^zx2")=""
gbls("^zxdd")=""
gbls("^zyb")=""
gbls("^zyb1")=""
gbls("^zyb2")=""
gbls("^zyl")=""
gbls("^zzTT")=""
gbls("^zzdt")=""
gbls("^zzp")=""
gbls("^zzy")=""
gbls("^zzz")=""
```
文章
Jingwei Wang · 七月 21, 2022
一个主题区是一个子立方体,可以选择覆盖项目的名称。你定义一个主题区是为了使用户能够关注较小的数据集,出于安全原因或其他原因。本章讨论了以下主题。
简介
在本教程中,我们创建了两个主题区域,按邮政编码划分患者:
Patient Set A: 居住在邮政编码为32006, 32007, or 36711区域的患者
Patient Set B: 居住在邮政编码为34577 or 38928区域的患者
创建主题领域
要创建主题区域,请做以下工作。
在模型中,点击 "新建"。
选中 "主题区域"。
对于主题区名称,键入Patient Set A
对于主题区的类名,输入 Tutorial.SubjectA
对于基础立方体,点击浏览并选择 Tutorial。
单击 OK。
在一个单独的浏览器标签或窗口中,访问分析器,然后做以下工作。
展开HomeD。
把ZIP Code放到过滤器框中。这就在数据透视表的正上方增加了一个过滤框。
在该过滤框中,点击搜索按钮,然后选择 32006, 32007, 和 36711。
然后点击'为透视表显示当前查询'按钮(笔记本带一个笔的图标)
系统会显示一个对话框,显示分析器所使用的MDX查询。
SELECT FROM [PPatients]
%FILTER %OR({[HOMED].[H1].[ZIP CODE].&[32006],[HOMED].[H1].[ZIP CODE].&[32007],[HOMED].[H1].[ZIP CODE].&[36711]})
将%FILTER后面的文本复制到系统剪贴板上。
点击确定。
在模型中,点击标有Patient Set A的一行。
在详细信息栏中,将复制的文本粘贴到 过滤器 中。
%OR({[HOMED].[H1].[ZIP Code].&[32006],[HOMED].[H1].[ZIP Code].&[32007],[HOMED].[H1].[ZIP Code].&[36711]})
点击保存,然后点击确定。
编译该主题区。
对于第二个主题区,重复前面的步骤,并作如下改动。
对于课题区名称,键入Patient Set B
对于主题区的类名,键入Tutorial.SubjectB
对另外两个邮政编码重复前面的步骤。因此,对于Filter,使用以下内容。
%OR({[HOMED].[H1].[ZIP Code].&[34577],[HOMED].[H1].[ZIP Code].&[38928]})
检查主题领域
现在我们检查一下我们所创建的主题领域。
在分析器中,点击左上角立方体按钮,选择Patient Set A。
单击 "确定"。然后分析器显示所选主题区的内容。 注意,总的记录数没有你的Tutorial基本立方体那么高。
在模型内容区,展开HomeD维度,ZIP Code级别,以及City级别。都没有之前的Tutorial基本立方体数据那么多。
对患者组B重复前面的步骤。
当您展开HomeD维度、ZIP Code级别,以及City级别。也没之前的Tutorial基本立方体数据那么多。
常见的过滤器表达式
在这一节中,我们在分析器中试验常见的过滤器,看看它们对生成的查询的影响。
在分析器中,打开Tutorial立方体。
分析器把立方体和主题区都称为主题区。它们之间的正式区别只有在你创建它们时才有意义。
点击新建。
分析器显示计数(记录的计数)。
在添加过滤器之前,让我们看看当前的查询是如何定义的,以便我们有一个比较的基础。
展开ColorD和Favorite Color。
把Orange拖到过滤器。
分析器现在只使用最喜欢的颜色是Orange的患者。
点击‘为透视表显示当前查询’按钮(笔记本加一个笔图标)。然后系统显示以下查询。
SELECT FROM [TUTORIAL] %FILTER [ColorD].[H1].[Favourite Color].&[Orange]
%FILTER关键字限制了查询。%FILTER后面的片段是一个过滤表达式。
点击确定。
给过滤器添加另一种颜色。点击过滤器中橙色旁边的X。这样就可以删除该过滤器。
把 "Favourite Color "拖到过滤器中。这就在数据透视表的正上方增加了一个过滤器框。
在该过滤框中,点击搜索按钮(放大镜图标),然后选择橙色和紫色。
系统现在只使用最喜欢的颜色是橙色或最喜欢的颜色是紫色的患者(注意,计数比单独的橙色要高)。
再次显示查询文本。现在你应该看到以下内容。
SELECT FROM [TUTORIAL] %FILTER %OR({[COLORD].[H1].[FAVOURITE COLOR].&[Orange],[COLORD].[H1].[FAVOURITE COLOR].&[Purple]})
在这种情况下,过滤器的表达式如下。
%FILTER %OR({[COLORD].[H1].[FAVOURITE COLOR].&[Orange],[COLORD].[H1].[FAVOURITE COLOR].&[Purple]})
%OR函数是InterSystems公司的一项优化;该函数的参数是一个集合。 这个集合被大括号{}所包围,由一个逗号分隔的元素列表组成。在这种情况下,该集合包含两个成员表达式。一个集合表达式指的是由该集合的元素所表示的所有记录。在本例中,该集合指的是所有最喜欢的颜色是橙色的患者和所有最喜欢的颜色是紫色的患者。
点击确定。
使用过滤器下拉列表,清除紫色旁边的复选框。现在分析器只使用最喜欢的颜色是橙色的患者。
展开AllerD和Allergies。将模具拖到过滤器,在最喜欢的颜色的下面。这个透视表只显示最喜欢的颜色是橙色和对霉菌过敏的患者。
再次显示查询文本。现在你应该看到以下内容。
SELECT FROM [TUTORIAL] %FILTER NONEMPTYCROSSJOIN([AllerD].[H1].[Allergies].&[mold],[COLORD].[H1].[FAVOURITE COLOR].&[Orange])
MDX函数NONEMPTYCROSSJOIN结合了两个成员,并返回结果元组。该元组只访问属于两个给定成员的记录。
现在你已经看到了三种最常见的过滤表达式。 当你使用一个成员表达式作为过滤器时,系统只访问属于这个成员的记录。你可以写一个成员表达式,如下所示。
[dimension name].[hierarchy name].[level name].&[member key]
或者。
[dimension name].[hierarchy name].[level name].[member name]
dimension name是一个维度的名称。 hierarchy name是一个层次结构的名称。您可以省略层次结构的名称。如果你这样做,查询会使用在这个维度中定义的具有给定名称的第一层。 level name是该层次结构中的一个层次的名称。你可以省略层次名称。如果你这样做,查询会使用在这个维度中定义的具有给定名称的第一个成员。 member key是给定层次中成员的键。这通常与成员名称相同。 member name是给定级别中成员的名称。
关于更多过滤规则,请看用DeepSee使用MDX和DeepSee MDX参考。
文章
Michael Lei · 四月 24, 2022
# 基于Docker的Apache Web Gateway
Hi 社区
在本文中,我们将基于Docker程序化地配置一个Apache Web Gateway,使用。:
* HTTPS protocol.
* TLS\SSL to secure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Web Gateway and the IRIS instance.

我们将使用两个镜像:一个用于Web网关,第二个用于IRIS实例。
所有必需的文件都在这 [GitHub repository](https://github.com/lscalese/docker-webgateway-sample).
我们从git clone开始:
```bash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lscalese/docker-webgateway-sample.git
cd docker-webgateway-sample
```
## 准备系统
为了避免权限方面的问题,你的系统需要一个用户和一个组:
* www-data
* irisowner
需要与容器共享证书文件。 如果你的系统中不存在这些文件,只需执行:
```bash
sudo useradd --uid 51773 --user-group irisowner
sudo groupmod --gid 51773 irisowner
sudo useradd –user-group www-data
```
## 生成证书
在这个示例中,我们使用以下三个证书:
1. HTTPS web server usage.
2. TLS\SSL encryption on Web Gateway client.
3. TLS\SSL encryption on IRIS Instance.
有一个随时可用的脚本来生成它们。.
然而,你应该自定义证书的主题;只需编辑这个文件 [gen-certificates.sh](https://github.com/lscalese/docker-webgateway-sample/blob/master/gen-certificates.sh) .
这是 OpenSSL `subj` argument的结构:
1. **C**: Country code
2. **ST**: State
3. **L**: Location
4. **O**: Organization
5. **OU**: Organization Unit
6. **CN**: Common name (basically the domain name or the hostname)
可以随意改动这些值.
```bash
# sudo is needed due chown, chgrp, chmod ...
sudo ./gen-certificates.sh
```
如果一切都OK,应该能看到两个带证书的新目录 `./certificates/` and `~/webgateway-apache-certificates/` with certificates:
| File | Container | Description |
|--- |--- |--- |
| ./certificates/CA_Server.cer | webgateway,iris | Authority server certificate|
| ./certificates/iris_server.cer | iris | Certificate for IRIS instance (used for mirror and wegateway communication encryption) |
| ./certificates/iris_server.key | iris | Related private key |
| ~/webgateway-apache-certificates/apache_webgateway.cer | webgateway | Certificate for apache webserver |
| ~/webgateway-apache-certificates/apache_webgateway.key | webgateway | Related private key |
| ./certificates/webgateway_client.cer | webgateway | Certificate to encrypt communication between webgateway and IRIS |
| ./certificates/webgateway_client.key | webgateway | Related private key |
请记住,如果有自签名的证书,浏览器会显示安全警报。 显然,如果你有一个由认证机构交付的证书,你可以用它来代替自签的证书(尤其是Apache服务器证书)
## Web Gateway 配置文件
让我们来看看配置文件.
### CSP.INI
你能看到在 `webgateway-config-files` 目录下 CSP.INI 文件.
将被推到镜像里, 但内容可以在runtime被修改.
可以把这个文件作为模版.
在这个示例中,以下参数将在容器启动时被覆盖:
* Ip_Address
* TCP_Port
* System_Manager
更多细节请参考 [startUpScript.sh](https://github.com/lscalese/docker-webgateway-sample/blob/master/startUpScript.sh) . 大致上,替换是通过`sed`命令行进行的.
同时, 这个文件包含 SSL\TLS 配置来确保与 IRIS 实例的通信:
```
SSLCC_Certificate_File=/opt/webgateway/bin/webgateway_client.cer
SSLCC_Certificate_Key_File=/opt/webgateway/bin/webgateway_client.key
SSLCC_CA_Certificate_File=/opt/webgateway/bin/CA_Server.cer
```
这些语句都比较重要. 我们必需确保证书文件可用.
我们稍后将在`docker-compose`文件中用一个卷来做这件事.
### 000-default.conf
这是一个Apache 配置文件. 允许使用HTTPS协议并将HTTP请求重定向到HTTPS.
证书和私钥文件在这个文件里设置:
```
SSLCertificateFile /etc/apache2/certificate/apache_webgateway.cer
SSLCertificateKeyFile /etc/apache2/certificate/apache_webgateway.key
```
## IRIS 实例
对我们 IRIS实例, 我们仅仅配置最低要求来允许SSL\TLS 和Web Gateway 之间的通信; 这涉及到:
1. `%SuperServer` SSL Config.
2. Enable SSLSuperServer security setting.
3. Restrict the list of IPs that can use the Web Gateway service.
为简化配置, config-api 用一个简单的JSON 配置文件.
```json
{
"Security.SSLConfigs": {
"%SuperServer": {
"CAFile": "/usr/irissys/mgr/CA_Server.cer",
"CertificateFile": "/usr/irissys/mgr/iris_server.cer",
"Name": "%SuperServer",
"PrivateKeyFile": "/usr/irissys/mgr/iris_server.key",
"Type": "1",
"VerifyPeer": 3
}
},
"Security.System": {
"SSLSuperServer":1
},
"Security.Services": {
"%Service_WebGateway": {
"ClientSystems": "172.16.238.50;127.0.0.1;172.16.238.20"
}
}
}
```
不需要做任何动作. 在容器启动时这个配置会自动加载.
## tls-ssl-webgateway 镜像
### dockerfile
```
ARG IMAGEWEBGTW=containers.intersystems.com/intersystems/webgateway:2021.1.0.215.0
FROM ${IMAGEWEBGTW}
ADD webgateway-config-files /webgateway-config-files
ADD buildWebGateway.sh /
ADD startUpScript.sh /
RUN chmod +x buildWebGateway.sh startUpScript.sh && /buildWebGateway.sh
ENTRYPOINT ["/startUpScript.sh"]
```
默认的 entry point是 `/startWebGateway`, 但是在启动webserver前需要执行一些操作. 记住我们的 CSP.ini 文件只是个 `模版`, 并且我们需要在启动时改变一些参数 (IP, port, system manager) . `startUpScript.sh` 将执行这些变化并启动初始 entry point 脚本 `/startWebGateway`.
## 启动容器
### docker-compose 文件
启动容器之前, 必须修改好`docker-compose.yml` 文件:
* `**SYSTEM_MANAGER**` 必须配好授权的IP来访问 **Web Gateway Management** https://localhost/csp/bin/Systems/Module.cxw
基本就是你自己的IP地址 (可以是一个用逗号分开的列表).
* `**IRIS_WEBAPPS**` 必须配好 CSP 应用列表. 这个表用空格隔开, 例如: `IRIS_WEBAPPS=/csp/sys /swagger-ui`. 默认, 只有 `/csp/sys` 被暴露.
* 80和 443 端口映射好. 如果你的系统中已经使用了这些端口,请将调整为其他端口.
```
version: '3.6'
services:
webgateway:
image: tls-ssl-webgateway
container_name: tls-ssl-webgateway
networks:
app_net:
ipv4_address: 172.16.238.50
ports:
# change the local port already used on your system.
- "80:80"
- "443:443"
environment:
- IRIS_HOST=172.16.238.20
- IRIS_PORT=1972
# Replace by the list of ip address allowed to open the CSP system manager
# https://localhost/csp/bin/Systems/Module.cxw
# see .env file to set environement variable.
- "SYSTEM_MANAGER=${LOCAL_IP}"
# the list of web apps
# /csp allow to the webgateway to redirect all request starting by /csp to the iris instance
# You can specify a list separate by a space : "IRIS_WEBAPPS=/csp /api /isc /swagger-ui"
- "IRIS_WEBAPPS=/csp/sys"
volumes:
# Mount certificates files.
- ./volume-apache/webgateway_client.cer:/opt/webgateway/bin/webgateway_client.cer
- ./volume-apache/webgateway_client.key:/opt/webgateway/bin/webgateway_client.key
- ./volume-apache/CA_Server.cer:/opt/webgateway/bin/CA_Server.cer
- ./volume-apache/apache_webgateway.cer:/etc/apache2/certificate/apache_webgateway.cer
- ./volume-apache/apache_webgateway.key:/etc/apache2/certificate/apache_webgateway.key
hostname: webgateway
command: ["--ssl"]
iris:
image: intersystemsdc/iris-community:latest
container_name: tls-ssl-iris
networks:
app_net:
ipv4_address: 172.16.238.20
volumes:
- ./iris-config-files:/opt/config-files
# Mount certificates files.
- ./volume-iris/CA_Server.cer:/usr/irissys/mgr/CA_Server.cer
- ./volume-iris/iris_server.cer:/usr/irissys/mgr/iris_server.cer
- ./volume-iris/iris_server.key:/usr/irissys/mgr/iris_server.key
hostname: iris
# Load the IRIS configuration file ./iris-config-files/iris-config.json
command: ["-a","sh /opt/config-files/configureIris.sh"]
networks:
app_net:
ipam:
driver: default
config:
- subnet: "172.16.238.0/24"
```
Build and start:
```bash
docker-compose up -d --build
```
`tls-ssl-iris 和 tls-ssl-webgateway 容器应该启动好了.`
## 测试 Web Access
### Apache 默认页
打开网页 [http://localhost](http://localhost).
你将自动被重定向到[https://localhost](https://localhost).
浏览器显示安全警告. 如果是自签署的证书,这是正常的,接受并继续.

### Web Gateway 管理页面
打开 [https://localhost/csp/bin/Systems/Module.cxw](https://localhost/csp/bin/Systems/Module.cxw) 并测试服务器连接.

### 管理门户
打开 [https://localhost/csp/sys/utilhome.csp](https://localhost/csp/sys/utilhome.csp)

赞! Web Gateway 例子跑起来了!
## IRIS Mirror 与vWeb Gateway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建立了一个镜像环境,但网络网关是一个缺失的部分。 现在,我们可以改进这一点。 一个包括Web Gateway和一些更多改进的资源库就可以用了 [iris-miroring-with-webgateway](https://github.com/lscalese/iris-mirroring-with-webgateway) :
1. 证书不再是即时生成的,而是在一个单独的过程中生成的.
2. IP地址被docker-compose和JSON配置文件中的环境变量所取代, 变量被定义在'.env'文件中.
3. 这个repository 可以作为一个模板来使用.
查看 repository文件 [README.md](https://github.com/lscalese/iris-mirroring-with-webgateway) 来运行以下环境:

文章
Qianzhu Liu · 四月 25, 2021
如何做到处方审核便捷性与安全性共存,一直是个“鱼与熊掌”的情形。开始正文前,先说个故事——
20年前我做医学生的时候,临床医学院和药学院的大楼是邻居。每天看着药学院的同学出入,脑海中浮现出的是各大药企年会上的销售精英以及金庸先生笔下完美的小说人物黄药师和他的九花玉露丸。时不常会上前聊几句,感慨一下需要熟记各种化学分子式的艰辛。后来步入医院,真正成为一名医生,却仿佛与药房和药师没了交集。只是偶尔实在疲累的夜晚,与同在值班的护士聊天,听到过一次“要是我在药房工作就好了,跟超市服务员似的,照单上架、拿货,轻松至极”。直到一次凛冽冬日的急诊“大夜”(从头天晚上6点至第二天早上8点的14小时“绝命班型”称之为“大夜”),楼道里挤满了待诊的患者,呻吟、哮鸣、叹息之声此起彼伏。正在诊室里对桌奋笔疾书的同事(那时候还没有电子病历系统)被轻拍了一下肩膀,抬眼望去,一个身着白大衣的小伙子立于身旁,手里拿着一张处方。定睛看了下胸牌 – 急诊药房xxx。“请问有什么事吗?”同事低下头继续专注于病历。“王医生,您给一个发热的3岁患者开具了一盒阿莫西林胶囊,叮嘱家属除去胶囊外壳后服用。咱们药房现在备有“阿莫西林口服混悬液”,服用起来更方便。您看是否需要重新开具处方?”得知这种情形,同事当即调整了治疗方案,家属也对药师的提议极其满意。虽然并不是什么至关重要的调整,我和同事却都深深体会到处方审核以及药师本应承担职责的重要性。再后来,又间断有药房因为剂量错误等原因建议医师调整处方的案例出现,我们便更是感叹于有能干又负责的药师们做坚强后盾是多么美好的事情。
2018年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联合印发《医疗机构处方审核规范》(后面简称《规范》),第一次明确:1)“处方审核”是指药学专业技术人员运用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与技术规范等,对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处方,进行合法性、规范性和适宜性审核,并作出是否同意调配发药决定的药学技术服务。2)所有处方均应当经审核通过后方可进入划价收费和调配环节,未经审核通过的处方不得收费和调配。旨在达到提升处方质量、增加医疗效率和有效控制费用的综合目标。
其实“处方审核”并非一个新鲜事物,只不过在《规范》未出台之前,大多数医疗机构实行的是“事后处方点评”。“事后处方点评”对临床诊治步骤没有任何影响,在规定的时间集中评估“已完成”处方的1)药品 – 诊断匹配度,2)药品剂量、剂型、时限准确度,3)药品是否存在负面相互作用。“事后处方点评”属于药房或药事委员会的独立行为,可以每天进行,也可以每周或每月进行,甚至有些医疗机构仅作处方定期抽查。不合格处方开具者会受到警告和教育,发生范围广的错误处方会全院通告,以提升后续处方的质量。这样做的原因有二:1)医生对所开具处方全权负责,这在医生接受医学教育和临床培训时即已明确,药师仅承担辅助工作;即便药师偶尔提出异议,也大多以医生拒绝接受建议而收场;2)在临床诊治流程中增加任何一个环节,都势必增加医务人员工作量和患者等候时间、降低医疗效率和患者满意度,最终对医疗机构声誉和收益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如何做到处方审核便捷性与安全性共存,一直是个“鱼与熊掌”的情形。为满足《规范》中对于处方审核流程和内容的要求,做到鱼与熊掌兼得,除外医疗机构管理层面的配合、医务人员的理解和执行,还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例如医院信息系统,以确保流程转变顺畅、效果呈现显著。
大多数公立医疗机构已经或者即将遵循的“处方审核流程”如下图所示(部分民营/私立医院存在的预付费/套餐流程,不包含在本文讨论范围),每个环节中医院信息系统可以做到的支持也一并列出,以方便各位读者理解。
一、医院信息系统助力处方审核 之 便捷性
要在原有的已经运行多年的临床诊治流程中添加一整个独立的新环节,也就是“处方审核”环节,并将其对效率和工作量的影响减至最低,就需要该环节与前后两个环节做到无缝对接。同时需要系统自动承担该环节中的“非必须人力完成”的部分,且对“必须人力完成”的部分进行充分决策支持。
1. 展示“待审核”处方列表
在“事后处方点评”时期,负责点评的药师仅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评估系统中处方合格与否;而新流程需要药师在接收到医生开具处方的第一时间对其进行评估,并针对不合格处方与开具处方医师进行有效沟通,具有强实效性。以一个正常规模的三级医院为例,药房一天接收到的处方少则几千、多则上万,如何迅速定位到需要审核的处方以及每张处方的状态,对于提升工作效率至关重要。
医院信息系统可以在流程变更中加入“待审核处方列表”,在单独的页面显示,或者作为处方诸多状态(包括:待审核、审核通过、审核未通过、被拒绝、配药、摆药、发药、完成,等)中的一个,在页面的某一部分显示。所有新开具处方以及需要二次审核的处方均自动进入“待审核处方列表”,审核完成后进入下一状态列表,以确保药师不会遗漏任何新开具的或者需要二次审核的处方。样例如下图:
2. 开放“查阅患者病历”和“查阅药品说明书“权限
药师进行处方审核时需要根据患者情况(例如: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基本信息,以及诊断、过敏史、症状、是否妊娠等临床信息)以及参考药品说明书。最便捷的方法是,医院信息系统在“处方审核“页面设置患者病历和药品说明书链接,当药师需要时,在不切换账号和页面的前提下,即可进行浏览。
3. 记录审核过程和沟通结果
同样是在处方审核页面,设置“审核通过”、“审核未通过/待修改”、“拒绝处方”等按钮,预设各类原因供药师选择,同时预留文本框以供药师对特殊情形和事件进行文字描述。这种系统设置较传统的“集中记录处方审核结果”的方式明显增加工作效率,以及结果记录的准确性。
二、医院信息系统助力处方审核 之 安全性
上文提到,《规范》中所指“处方审核”为“事前处方审核”,即发生在收费、配药、摆药、发药等一些列行为之前,与医生开具的处方有实时互动和干预。其主要目的就在于最大化处方质量,避免用药误差给患者带来负面影响。
针对这个目标,医院信息系统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支持:
1. 设置处方开具权限和处方审核权限
确保处方质量的第一步即确保开具处方和审核处方的医师具备相应资格,例如:是否获得执业医师/药师资格、是否达到工作年限、是否评聘中/高级职称、是否通过毒麻药/限制级抗生素使用考核等,在源头上把控处方开具人和处方审核人的知识、经验与处方内容、等级相匹配。未达到上述资质的医务人员无法进入处方开具或处方审核页面。
2. 配备药品字典和开启药品临床决策支持
医师和药师在学校学习和临床实践中会不断积累药品相关知识,但做到对所有药品信息熟记于心、随时运用却是很难。且当今医学药学飞速发展,即便每日更新知识,仍然难以做到对新药、最新研究全盘掌握。在系统中整合国内国外公认的药品字典,并将药品字典中的临床决策支持与系统对接,例如:药品 – 诊断冲突、药品 – 妊娠冲突、药品 – 过敏冲突、药品 – 药品冲突等,在发现处方中存在上述情况时,发送警告,及时提醒,为保证处方质量提供双重保证。
3. 超量超时自动提醒
某些药品无论因为“病情容易变化、需要随时调整”,还是因为“社保、商保报销限制”,均可能存在每日、每剂、总量和总时长的上限规定,系统通过预设这些限制,在处方提交前自动审核,并对与预设限制不匹配的药品发出警告。
4. 记录“否决系统提示”原因
尽管系统可以自动审核部分处方内容,并在不同场景下进行决策支持,医师和药师依然是诊疗决策者和处方责任人。因此,除妊娠危险性X级药品等绝对禁忌外(例如:妊娠期间绝对禁用阿托伐他汀),系统应当给予医师和药师“否决系统提示”的权限以及记录具体原因的方式。药师通过阅读医师记录的“否决系统提示”原因,也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沟通,快速对处方审核作出判定。
系统的优势功能越多,处方的安全性和审核的便捷性越高。如果有灵活的信息交互平台和可信的数据库做配合,医疗机构还可以通过处方审核中记录的所有数据(例如:通过每一个环节发生的时间点判断耗时最长环节,或者通过“审核未通过”处方最常见原因等),对临床诊治流程进行调整、对相关医务人员进行培训,以达到助力运营管理和优化临床决策的作用,最终与“提质增效控费”的目标完美契合。 非常棒的文章!
文章
姚 鑫 · 九月 10, 2021
# 第十二章 SQL命令 CREATE QUERY
创建`Query`
# 大纲
```sql
CREATE QUERY queryname(parameter_list) [characteristics]
[ LANGUAGE SQL ]
BEGIN
code_body ;
END
CREATE QUERY queryname(parameter_list) [characteristics]
LANGUAGE OBJECTSCRIPT
{ code_body }
```
# 参数
- `queryname` - 要在存储过程类中创建的查询的名称。`queryname`必须是有效的标识符。过程名可以是限定的(`schema.procname`),也可以是非限定的(`procname`)。非限定过程名接受默认模式名。即使没有指定参数,`queryname`也必须后跟括号。
- `parameter_list` - 可选-传递给查询的参数列表。参数列表用圆括号括起来,列表中的参数用逗号分隔。即使没有指定参数,括号也是必须的。
- `characteristics` - 可选-指定查询特征的一个或多个关键字。允许的关键字有结果、容器`ID`、`FOR`、`FINAL`、`PROCEDURE`、`SELECTMODE`。多个特征由空白(空格或换行符)分隔。特性可以以任何顺序指定。
- `LANGUAGE OBJECTSCRIPT`,`LANGUAGE SQL` - 可选—指定用于`code_body`的编程语言的关键字子句。指定语言对象脚本或语言SQL。如果省略了`LANGUAGE`子句,则默认为`SQL`。
- `code_body` - 查询的程序代码。SQL程序代码以`BEGIN`关键字开头,以`END`关键字结尾。查询的`code_body`只包含一个完整的`SQL`语句(一个`SELECT`语句)。该`SELECT`语句以分号(`;`)结束。`ObjectScript`程序代码用花括号括起来。`ObjectScript`代码行必须缩进。
# 描述
`CREATE QUERY`语句在类中创建一个查询。
默认情况下,名为`MySelect`的查询将被存储为`User.queryMySelect`或`SQLUser.queryMySelect`。
`CREATE QUERY`创建的查询可能作为存储过程公开,也可能不作为存储过程公开。
要创建公开为存储过程的查询,必须指定`procedure`关键字作为其特征之一。
还可以使用`CREATE PROCEDURE`语句创建作为存储过程公开的查询。
为了创建查询,必须拥有`%CREATE_QUERY`管理权限,如`GRANT`命令所指定的。如果试图为已定义所有者的现有类创建查询,则必须以该类的所有者身份登录。否则,操作将失败,并出现`SQLCODE -99`错误。
如果类定义是已部署的类,则不能在类中创建查询。此操作失败,出现`SQLCODE -400`错误,出现`%msgUnable to execute DDL that modifies a deployed class: 'classname'`。
# 参数
## queryname
要创建为存储过程的查询的名称。此名称可以是非限定名称(`StoreName`)并采用默认架构名称,也可以通过指定架构名称(`Patient.StoreName`)进行限定。可以使用`$SYSTEM.SQL.Schema.Default()`方法来确定当前系统范围内的默认架构名称。系统范围内的初始默认模式名是`SQLUser`,它对应于类包名`User`。
注意,`FOR`特征(将在下面描述)覆盖`queryname`中指定的类名。
如果已经存在具有此名称的方法,则操作将失败,并出现`SQLCODE -361`错误。
生成的类的名称是对应于架构名称的包名,后跟一个点,后跟`“query”`,后跟指定的`queryname`。例如,如果非限定查询名`RandomLetter`采用初始默认模式`SQLUser`,则得到的类名将是:`User.queryRandomLetter`。
`SQL`不允许指定只以字母大小写不同的查询名。
指定一个与现有查询名称仅在字母大小写上不同的查询名称将导致`SQLCODE -400`错误。
如果指定的`queryname`已经存在于当前命名空间中,系统将生成`SQLCODE -361`错误。
## parameter-list
用于将值传递给查询的参数的参数声明列表。
形参列表用圆括号括起来,列表中的形参声明用逗号分隔。
括号是必须的,即使没有指定参数。
列表中的每个参数声明由(按顺序)组成:
- 一个可选关键字,指定参数模式是`IN`(输入值)、`OUT`(输出值)还是`INOUT`(修改值)。
如果省略,默认参数模式为`IN`。
- 参数名称。
参数名称区分大小写。
- 参数的数据类型。
- 可选:默认值。可以指定`DEFAULT`关键字后跟一个默认值;`DEFAULT`关键字是可选的。如果没有指定默认值,则假定默认值为`NULL`。
下面的示例创建了一个公开为存储过程的查询,该存储过程具有两个输入参数,这两个参数都具有默认值。
`topnum`输入参数指定可选的`DEFAULT`关键字;
`minage`输入参数忽略了这个关键字:
```sql
CREATE QUERY AgeQuery(IN topnum INT DEFAULT 10,IN minage INT 20)
PROCEDURE
BEGIN
SELECT TOP :topnum Name,Age FROM Sample.Person
WHERE Age > :minage ;
END
```
以下是该查询的所有有效CALL语句:`Call AgeQuery(6,65);Call AgeQuery(6);Call AgeQuery(,65);Call AgeQuery()`。
```sql
CALL AgeQuery(6,65); CALL AgeQuery(6); CALL AgeQuery(,65); CALL AgeQuery()
```

## characteristics
可用的特征关键字如下:
- `CONTAINID integer` - 指定返回ID的字段(如果有)。将`CONTAINID`设置为返回ID的列的编号,如果没有列返回ID,则设置为0。 IRIS不验证命名字段是否确实包含ID,因此此处的用户错误会导致数据不一致。
- `FOR className` - 指定要在其中创建方法的类的名称。如果该类不存在,则会创建它。还可以通过限定方法名称来指定类名。在`FOR`子句中指定的类名将覆盖通过限定方法名指定的类名。
- `FINAL` - 指定子类不能重写该方法。默认情况下,方法不是最终的。`Final`关键字由子类继承。
- `PROCEDURE` - 指定查询为SQL存储过程。存储过程由子类继承。(此关键字可以缩写为`proc`。)
- `RESULTS (result_set)` - 按查询返回数据字段的顺序指定数据字段。如果指定`RESULTS`子句,则必须将查询返回的所有字段作为逗号分隔的列表列出,并将其括在圆括号中。指定比查询返回的字段少或多的字段会导致`SQLCODE-76`基数不匹配错误。为每个字段指定列名(将用作列标题)和数据类型。如果使用SQL语言,则可以省略`RESULTS`子句。如果省略`RESULTS`子句,则会在类编译期间自动生成`ROWSPEC`。
- `SELECTMODE mode` - 指定用于编译查询的模式。可能的值有`Logical`、`ODBC`、`Runtime`和`Display`。默认值为运行时。
如果指定的方法关键字(如`PRIVATE`或`RETURNS`)对查询无效,系统将生成`SQLCODE-47`错误。指定重复特征会导致`SQLCODE-44`错误。
`SELECTMODE`子句指定返回数据的模式。如果模式值是逻辑值,则返回逻辑值(内部存储)。例如,日期以`$HOROLOG`格式返回。如果模式值为`ODBC`,则应用逻辑到`ODBC`的转换,并返回`ODBC`格式值。如果模式值为`DISPLAY`,则应用逻辑到显示的转换,并返回显示格式值。如果模式值为`RUNTIME`,则可以通过设置`%SQL.Statement`类`%SelectMode`属性在执行时设置模式(设置为`LOGICAL`、`ODBC`或`DISPLAY`),运行时模式的值为`Logical`。为`SELECTMODE`指定的值将添加到`ObjectScript`类方法代码的开头:`#SQLCompile select=mode`。
`RESULTS`子句指定查询的结果。`RESULTS`子句中的`SQL`数据类型参数被转换为查询的`ROWSPEC`中相应的 IRIS数据类型参数。例如,`RESULTS`子句`RESULTS(Code VARCHAR(15))`生成`ROWSPEC`规`范ROWSPEC=“Code:%Library.String(MAXLEN=15)”`。
## LANGUAGE
指定`CODE_BODY`使用的语言的关键字子句。允许的子句是`Language OBJECTSCRIPT`或`Language SQL`。如果省略`LANGUAGE`子句,则默认为`SQL`。
如果语言是`SQL`,则会生成`%Library.SQLQuery`类型的类查询。如果语言是`OBJECTSCRIPT`,则会生成`%Library.Query`类型的类查询。
## code_body
要创建的查询的程序代码。可以在SQL或ObjectScript中指定此代码。使用的语言必须与`LANGUAGE`子句匹配。但是,在ObjectScript中指定的代码可以包含嵌入式`SQL`。
如果指定的代码是`SQL`,则它必须由单个`SELECT`语句组成。`SQL`中查询的程序代码以`BEGIN`关键字开头,后跟程序代码(`SELECT`语句)。在程序代码的末尾,指定分号(`;`),然后指定`END`关键字。
如果指定的代码是`OBJECTSCRIPT`,则它必须包含对 IRIS提供的`%Library.Query`类的`Execute()`和`Fetch()`类方法的调用,并且可以包含`Close()`、`FetchRows()`和`GetInfo()`方法调用。ObjectScript代码用大括号括起来。如果`EXECUTE()`或`FETCH()`丢失,则编译时会生成`SQLCODE-46`错误。
如果`ObjectScript`代码块将数据提取到局部变量(例如,`Row`)中,则必须以行`set Row=""`结束代码块,以指示数据结束条件。
如果查询公开为存储过程(通过在`Characteristic`中指定`PROCEDURE`关键字),则它使用过程上下文处理程序在过程及其调用方之间来回传递过程上下文。
调用存储过程时,`%Library.SQLProcContext`类的对象在`%sqlcontext`变量中实例化。这用于在过程及其调用者(例如,`ODBC`服务器)之间来回传递过程上下文。
`%sqlcontext`由几个属性组成,包括错误对象、`SQLCODE`错误状态、SQL行数和错误消息。下面的示例显示了用于设置其中几个值的值:
```java
SET %sqlcontext.%SQLCODE=SQLCODE
SET %sqlcontext.%ROWCOUNT=%ROWCOUNT
SET %sqlcontext.%Message=%msg
```
`SQLCODE`和`%ROWCOUNT`的值由`SQL`语句的执行自动设置。每次执行前都会重置`%sqlcontext`对象。
或者,可以通过实例化`%SYSTEM.Error`对象并将其设置为`%sqlcontext.Error`来建立错误上下文。
IRIS使用提供的代码生成查询的实际代码。
# 示例
下面的嵌入式SQL示例创建名为`DocTestPersonState`的查询。它不声明任何参数,设置`SELECTMODE`特征,并采用默认语言(SQL):
```java
ClassMethod CreateQuery()
{
&sql(
CREATE QUERY DocTestPersonState() SELECTMODE RUNTIME
BEGIN
SELECT Name,Home_State FROM Sample.Person ;
END
)
if SQLCODE=0 {
w !,"创建查询"
} elseif SQLCODE=-361 {
w !,"查询存在: ",%msg
} else {
w !,"创建 QUERY 错误 ",SQLCODE
}
}
```
可以转到管理门户,选择Classes选项,然后选择`Samples`命名空间。将在那里找到由上面的示例创建的查询:`User.queryDocTestPersonState.cls`。在重新运行上面的程序示例之前,您可以从该显示中删除此查询。当然,可以使用`DROP QUERY`删除创建的查询。
```java
Class User.queryDocTestPersonState Extends %Library.RegisteredObject [ ClassType = "", DdlAllowed, Owner = {yx}, Not ProcedureBlock ]
{
Query DocTestPersonState() As %Library.SQLQuery(SELECTMODE = "RUNTIME")
{
SELECT Name,Home_State FROM Sample.Person
}
}
```
下面的嵌入式SQL示例创建一个名为`DocTestSQLCODEList`的基于方法的查询,该查询获取`SQLCODE`及其说明的列表。它设置结果结果集特征,将语言设置为`ObjectScript`,并调用`Execute()`、`Fetch()`和`Close()`方法:
```java
ClassMethod CreateQuery1()
{
&sql(
CREATE QUERY DocTestSQLCODEList()
RESULTS
(
SQLCODE SMALLINT, Description VARCHAR(100)
)
PROCEDURE
LANGUAGE OBJECTSCRIPT
Execute(INOUT QHandle BINARY(255))
{
s QHandle=1, %i(QHandle)=""
q ##lit($$$OK)
}
Fetch(INOUT QHandle BINARY(255), INOUT Row %List, INOUT AtEnd INT)
{
s AtEnd = 0, Row = ""
s %i(QHandle) = $o(^%qCacheSQL("SQLCODE", %i(QHandle)))
if %i(QHandle) = "" {
s AtEnd = 1 q ##lit($$$OK)
}
s Row = $lb(%i(QHandle), ^%qCacheSQL("SQLCODE", %i(QHandle), 1, 1))
q ##lit($$$OK)
}
Close(INOUT QHandle BINARY(255))
{
k %i(QHandle)
q ##lit($$$OK)
}
)
if SQLCODE=0 {
w !,"创建查询"
} elseif SQLCODE=-361 {
w !,"查询存在: ",%msg
} else {
w !,"创建 QUERY 错误 ",SQLCODE _ " "_%msg
}
}
```
可以转到管理门户,选择Classes选项,然后选择`Samples`命名空间。将在那里找到由上面的示例创建的查询:`User.queryDocTestSQLCODEList.cls`。在重新运行上面的程序示例之前,可以从该显示中删除此查询。当然,可以使用`DROP QUERY`删除创建的查询。
下面的动态SQL示例创建名为DocTest的查询,然后使用`%SQL.Statement`类的`%PrepareClassQuery()`方法执行此查询:
```java
ClassMethod CreateQuery2()
{
s SQLCODE = 0
/* 创建 Query */
s myquery=4
s myquery(1) = "CREATE QUERY DocTest() SELECTMODE RUNTIME "
s myquery(2) = "BEGIN "
s myquery(3) = "SELECT TOP 5 Name,Home_State FROM Sample.Person ; "
s myquery(4) = "END"
s tStatement = ##class(%SQL.Statement).%New()
s qStatus = tStatement.%Prepare(.myquery)
if qStatus '= 1 {
w "%Prepare 失败:" DO $System.Status.DisplayError(qStatus)
q
}
s rset = tStatement.%Execute()
if SQLCODE = 0 {
w !,"创建查询"
} elseif SQLCODE=-361 {
w !,"查询存在: ",%msg
} else {
w !,"创建 QUERY 错误 ",SQLCODE _ " "_%msg
}
/* 调用 Query */
w !,"调用 Query",!
s cqStatus = tStatement.%PrepareClassQuery("User.queryDocTest","DocTest")
if cqStatus'=1 {
w "%PrepareClassQuery 失败:"
d $System.Status.DisplayError(cqStatus)
}
s rset = tStatement.%Execute()
w "Query 数据",!,!
while rset.%Next() {
d rset.%Print()
}
w !,"结束结束"
/* 删除 Query */
&sql(DROP QUERY DocTest)
if SQLCODE = 0 {
w !,"删除 Query"
}
}
```
文章
Qiao Peng · 一月 17, 2022
各大技术社区常年充斥着关于字符集支持、乱码的问题。Cache’/Ensemble/HealthConnect/IRIS的用户也经常遇到这类问题。为何文字乱码在信息化发展这么久后还会困扰我们?因为字符集、多语言实在有点复杂。
我计划写三篇:第一篇花点时间回顾一下多语言字符集的简史,第二篇介绍一下各种技术对于字符集和字符编码的使用声明,最后一篇会介绍常见的ISC技术和工具的乱码、尤其是中文乱码的现象和解决办法。第一篇 多语言字符集和相关标准简史
如果您已经了解多语言字符集和相关标准,请绕道此章。
相关概念
要理解多语言字符集,先了解一下相关概念。
字符(char):每个语言都有一系列特有的字符,例如英文26个字母、加减乘除等各种符号、中文汉字。
字形(glyphs):同样一个字符,有不同的写法、不同的风格和设计,就是不同的字形。
字体(font):字体算是计算机术语,是针对字符集的电子化的字符展现形式。
字符集(character set):通常是按语言归集的一个字符集合, 用于记录每个字符和对应的代码。
字符编码(encoding):针对字符集的特定编码格式。
字符集发展简史
电子字符集的发展历史很长,再加上不同语言字符集的复杂性,所以现在我们面对的字符集和字符编码是比较复杂的,而且相同字符集还有很多别名,在不同环境下看到的别名还不一样。下面仅介绍我们常见的字符集的发展历史,字符集全景远比这复杂。
1.1 单字节编码
1.1.1 ASCII(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
它最初是Bell在1960年代基于电报码提出的,用于电传打印机。后成为ANSI标准(ANSI_X3.4-1968)。它使用7位2进制编码,表达128个字符:英文字母、阿拉伯数字和符号。这些符号包括可显示的符号,如加减乘除,也包含32个不能显示的控制符,如换行符(ASCII码为10进制数13)。
因为包含不能显示的符号,严格意义上,它不算字符集,而是一种字符编码。
128个字符码位,对于美国够用了,但随着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扩展,其他拉丁语系国家的字符也需要表达,例如西欧语言里的变音字符,显然7位的ASCII不够用了。所以很多国家也基于7位编码,类似于ASCII,搞出了自己的字符集。这些字符集里,用ASCII的码位表达不同的字符。所以它们并不能与ASCII兼容。
1.1.2 ISO/IEC 8859、ANSI:
既然7位编码(128个)不够表达足够多的字符,最简单的办法是增加1位,就是8位2进制编码,这样就可以表达256个字符。而8位2进制数正好就是一个字节,用前面的128个编码位兼容ASCII,用后面增加的128个编码位表达其它拉丁字符,扩展基本没有难度。
最初ANSI发布了基于8位的标准,它就是这么做的,从而对各种欧洲国家的语言提供支持。所以8位的ASCII扩展字符集也叫做ANSI。后来ISO采用并扩展了该标准,就是ISO/IEC 8859系列字符集,例如ISO 8859-1 (Latin-1, 西欧语言) 、ISO 8859-2 (Latin-2, 中东欧语言)。这些字符集的低128个字符与ASCII一致,而高128个字符按不同的语言来安排不同的字符。所以,这些字符集并不互相兼容,差异就在这高128个字符。
注:要区别这些高128个字符到底是什么,微软公司使用代码页(code page)来确定当前使用什么字符集。Windows中可以用chcp来查看当前加载的代码页。另外,微软还将那些看不见的控制字符,替换成了可以显示的符号,例如笑脸符号。代码页应用到了今天,甚至包括了多字节编码,例如中文GBK的代码页是936。
1.2 双字节编码
1.2.1 GB2312、GBK、BIG5:
8位的编码基本可以解决拉丁语系的字符编码问题。可是以中日韩为代表的东亚文字字符数量远远超过了256个编码位。东亚国家开始考虑创建自己的数据集,即然一个8位的字节不足以编码这么多文字,最初大家就使用双字节来表达,从而创造出了一系列双字节字符集(Double Byte Character Set/DBCS),例如中文的GB2312、BIG5和日本的Shift JIS。
中国在1980年发布了GB2312这个中文字符集,思路与ANSI类似,但它使用2个8位字节编码,包含6763个汉字,同时它兼容ASCII。之后不久中国台湾地区发布了繁体字的BIG5(大五码)。
GB2312里的汉字覆盖面不够,尤其是用于人名、地名的字符。后续又出了一些列补充标准,如GB/T 7589 - 87、GB/T 12345 – 90,以及兼容ISO/IEC 10646-2003的GB13000。综合这些扩展,1995年发布了《汉字内码扩展规范》,也就是GBK,K就是扩展的意思。GBK包含 21003个汉字,大大提高了对生僻字的适用性。
1.3 多字节编码
在单字节、双字节编码的字符集时代,没有任何一个字符集能涵盖所有语言,这对于想在全球拓展业务的IT厂商,例如操作系统厂商、打印机厂商,是一个挑战。因此施乐、苹果等厂商于1988年组成统一码联盟,开发Unicode字符集。同时,ISO也开始开发ISO/IEC 10646 Universal Character Set (UCS) ,想统一字符集。很快双方就注意到对方在做相同的事情,并决定让正在开发的两个字符集标准兼容。ISO/IEC 10646定义了128组*256个平面*256行*256单元的编码空间,其中00组、00平面被称之为基本多语言平面(Basic Multilingual Plane,BMP),01到0F这15个平面称之为辅助多语言平面。理论可以编码20亿个字符,但由于有保留使用的编码范围,它实际可以编码679,477,248个字符。
1.3.1 Unicode(ISO/IEC 10646):
Unicode早期(1991-1995)采用固定的2字节(16位)设计,理论可以编码65536个字符。1996年的Unicode 2.0开始,突破了这个限制,目前用到了21位(3个字节)的编码空间,未来计划扩展到31位(4个字节)。不过计算机表达时,统一用4个字节的表达形式:U+[4字节数],例如“中”字的Unicode码为:U+4E2D。它的目标是包含所有国家的文字,由于一些码位作为特殊用途保留,目前有超过1百万的可编码的码位。Unicode持续进化,截止2021年9月,已经发展到版本14,包含超过14万个字符。
它保留了前256个代码给ISO 8859-1,因此和ISO 8859-1、ASCII相兼容。注意,出于对之前字符集标准兼容的需求,有些相同的字符在Unicode中有多个编码,例如:
Unicode有UTF-8、UTF-16、UTF-32这3种编码方式。UTF是Unicode Transformation Format的缩写,也就是对Unicode的编码方式。Unicode是4字节编码,而UTF-8、UTF-16都是变长编码,UTF-32是固定4字节编码并与Unicode码一致。
为何不直接使用Unicode,而是要使用UTF编码方式呢?原因挺多:要兼容之前的应用和代码、要降低编码长度从而节省磁盘、内存…
UTF-8:在互联网世界最为流行,它以8位2进制作为一个字节,使用1个字节到4个字节来表达特定字符。对于兼容ASCII的字符,UTF-8使用1个字节就够了,而且编码与ASCII完全一致,因此既节省了内存和磁盘的存储空间,又兼容了之前的应用和代码。对于其它字符,UTF-8可以使用更多字节表达,并可以表达所有Unicode字符。
如何保证使用2个字节表达的UTF-8码不会与1个字节表达的UTF-8码产生混淆?UTF-8设计了一套规范,通过每个UTF-8开始字节的规律确保不会发生混淆,例如单字节的UTF-8码的字节第一位是0(2进制),而双字节的UTF-8码的首字节由110开始,三字节的UTF-8码的首字节由1110开始,四节字的UTF-8码的首字节由11110开始。下图是UTF-8的编码空间和编码规律。
UTF-16: 也是非常流行的Unicode编码方案,例如Windows就是用UTF-16编码,在很多Windows应用中所说的Unicode编码,其实就是UTF-16。它采用1个或2个16位编码单位。UTF-8以8位字节为单位,多字节UTF-8码严格按字节顺序表达即可。但UTF-16编码单位为16位(2个8位字节),那么就会产生这2个字节哪个放在前面的问题:大端序(Big-Endian)还是小端序(Little-Endian)*。不同的操作系统使用不同的顺序,例如Linux和Windows使用小端序,而Unix使用大端序。
既然要区分不同的端序,那就给文件/字符流的头部增加一个标识符吧,这就是BOM(Byte Order Mark),标识大端码时用0xFE 0xFF、标识小端码是用0xFF 0xFE。而FFFE(FEFF)不是任何Unicode字符的编码,从而不会造成误解。
*注:大小端序来自小说《格列佛游记》,故事里2个小人国为从大端敲开鸡蛋还是小端敲开鸡蛋发生战争。
*注:UTF-8并不需要BOM,因为不会产生类似的混淆。虽然不推荐,但的确有为UTF-8的BOM,它是0xEF 0xBB 0xBF,通常被用来标记这是UTF-8的文件。有时它会造成显示问题。
最初UTF-16用1个16位编码,可以编码65536个字符,涵盖常见中文字符没有问题,这个编码方案也被称为UCS-2,它定义的字符范围就是基本多语言平面( Basic Multilingual Plane,BMP)的字符范围。但随着2006年GB18030-2005的强制标准实施,需要包含GB18030里的7万多个汉字,因此UCS-2方案不够用了,需要动用15个辅助多语言平面。
1.3.2 GB18030:
随着ISO开发ISO/IEC 10646,中国也开始了GB13000的开发,它和ISO/IEC 10646一致,将中文字符编码进ISO/IEC 10646编码空间。1993年发布了GB13000-1993《信息技术 通用多八位编码字符集(UCS)第一部分:体系结构与基本多文种平面》,不过它和之前已经广泛使用的GB2312编码不兼容,所以并没有大规模采用。
随后,在2000年推出了GB18030,并在2005年修订。它的特点是兼容ASCII和GB2312码、基本兼容GBK、并包含Unicode中的所有中文字符。这是一个强制标准,是目前执行的中文字符集标准。它包含70244个汉字字符,采用单字节、双字节、四字节变长编码。单字节部分就是ASCII码,中文字符在双字节和四字节编码空间。
那么GB18030和Unicode到底是什么对应关系?GB18030兼容GB2312的部分,由于GB2312的开发早于Unicode,因此这部分GB18030(GB2312)编码与Unicode码不连续相关,因此是没办法通过算法来做二者编码的转换,只能通过对照表来关联和转换,如下图:
而另一部分的GB18030编码是在Unicode标准之后开发的,这部分与Unicode连续相关,也就是通过算法就能做二者间的转码,如下图: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文献说GB18030也是一种Unicode编码。
通过上面的字符集简史能看出,对于我们可能遇到各种字符集和不同的编码:ASCII、ANSI、Unicode、UTF-8、UTF-16、GB2312、GB18030… 我们怎么知道在数据交换中对方用的是什么字符集和字符编码?
下一个章节,我们将汇总不同的技术对于字符集/字符编码使用的声明。
文章
Hao Ma · 五月 24, 2023
镜像101
Caché 镜像是一种可靠、廉价且易于实施的高可用性和灾难恢复解决方案,适用于基于 Caché 和 Ensemble 的应用程序。镜像在广泛的计划内和计划外中断情况下提供自动故障转移,应用程序恢复时间通常限制在几秒钟内。逻辑数据复制消除了存储作为单点故障和数据损坏的根源。升级可以在很少或没有停机时间的情况下执行。
但是,部署 Caché 镜像确实需要大量规划,并且涉及许多不同的过程。与任何其他关键基础设施组件一样,操作镜像需要持续监控和维护。
您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使用本文:作为常见问题列表,或作为理解和评估镜像、规划镜像、配置镜像和操作镜像的简要顺序指南。每个答案都包含指向每个主题的详细讨论以及每个任务的分步过程的链接。
当您准备好开始规划镜像部署时,您的起点应该始终是Caché 高可用性指南“镜像”一章的镜像架构和规划部分。
经常问的问题
了解和评估镜像
镜像有什么好处?
镜像能否部署在虚拟化环境中?
镜像可以部署在云端吗?
镜像的基本设计是什么?
数据库副本如何与实时生产数据库同步?
自动故障转移是如何触发的?有没有它没有涵盖的情况?
镜像是否提供灾难恢复?
规划镜像
如何规划镜像的架构?将包括哪些成员,他们将在哪里?
哪些网络和延迟注意事项申请?镜像需要什么样的网络配置?
在故障转移时将应用程序连接重定向到新主节点的选项有哪些?
镜像中的 Caché 实例有哪些兼容性要求?
如何将现有数据库迁移到镜像?
如果将镜像部署在虚拟化环境中,我应该考虑什么?
配置镜像
我需要考虑哪些配置准则?
如何保护镜像?
如何配置镜像虚拟IP地址(镜像VIP)?
我在哪里以及如何安装仲裁器?
如何安装和启动 ISCAgent?
如何创建和配置镜像?
如何创建镜像数据库?如何将现有数据库添加到镜像?
如何确保 ECP 在故障转移后重定向应用程序服务器连接?
当镜像 VIP 不可用时(例如在云中),我如何确保重定向应用程序连接?
如何将 Caché Shadow转换为镜像?
我应该查看哪些其他配置细节?
管理镜像
如何监控镜像的运行?
如何修改镜像?我能做什么调整?
我可以在镜像中添加成员吗?消除一?如何完全删除镜像?
如果我需要暂时从镜像中删除成员怎么办?
我必须一次升级镜像吗?我必须把镜子从生产中取出来做吗?
我应该了解哪些其他镜像或镜像相关的管理程序和细节?
镜像中断程序
了解和评估镜像
镜像有什么好处?
对于基于 Caché 和 Ensemble 的应用程序,存在三种实现高可用性的主要方法: 故障转移集群、 虚拟化 HA和 Caché 镜像。前两者最大的缺点是依赖共享存储,存储失败后果不堪设想;可选的存储级冗余可以改善这一点,但也可以延续某些类型的数据损坏。此外,软件升级需要大量的停机时间,对于许多故障,应用程序恢复时间可能有几分钟。
通过使用两个具有独立存储和逻辑数据复制的物理独立系统,镜像避免了共享存储问题,升级不需要停机或停机时间很短,应用程序恢复时间通常为几秒钟。这种方案还提供可靠和强大的灾难恢复能力,灾难恢复站点(DR)可以位于距生产数据中心任何适当的距离。
镜像的主要限制是它只复制数据库本身;应用程序所需的外部文件需要额外的解决方案,安全和配置管理目前是分散的。
以下资源提供了这些 HA 方法的详细分析和比较,以及有关镜像优势的更多信息:
系统故障转移策略( Caché 高可用性指南)
高可用性策略(白皮书)
业务连续性的高可用性(视频)
缓存镜像:高可用性的冒险(视频)
镜像:吞吐量架构(在线学习)
InterSystems Caché:数据库镜像:执行概述(白皮书)
镜像介绍(在线学习)
HealthShare:通过镜像实现高可用性(在线学习)
镜像能否部署在虚拟化环境中?
镜像经常部署在虚拟化环境中。镜像通过自动故障转移对计划内或计划外中断提供即时响应,而虚拟化 HA 软件会在机器或操作系统意外中断后自动重启托管镜像成员的虚拟机。从而允许故障成员快速重新加入镜像以充当备份(或在必要时接管为主)。
有关使用此方法的信息,请参阅 InterSystems 白皮书高可用性策略。
镜像可以部署在云端吗?
镜像可以有效部署在云端。由于云网络限制,使用虚拟 IP 地址(镜像 VIP)在故障转移后重定向应用程序连接通常是不可能的,但这可以使用负载均衡器等网络流量管理器有效克服。
镜像的基本设计是什么?
一个 Caché 镜像通常包括物理上独立的主机上的两个 Caché 实例,称为故障转移成员;镜像自动将主角色分配给一个,而另一个成为备份。应用程序更新主数据库,而镜像使备份数据库与主数据库保持同步。
当主服务器发生故障或不可用时,备份服务器会自动接管主服务器,并将应用程序连接重定向到它。当主实例恢复运行时,它会自动成为备份实例。
操作员启动的人工切换可用于在计划的维护或升级停机期间保持可用性。
镜像可选地包含称为asyncs的其他成员,用于灾难恢复以及商业智能和数据仓库目的。
一个镜像也可以只使用一个故障转移成员和一定数量的异步,例如当灾难恢复是主要目标时。
数据库副本如何与实时生产数据库同步?
镜像的备份成员和异步成员使用日志文件(Journal文件)与主成员保持同步,日志文件包含自上次备份以来对 Caché 实例中的数据库所做更改的时间顺序记录。在镜像中,来自主数据库的日志文件被发送到其他成员并dejournaled日志记录——也就是说,其中记录的更改被应用到数据库的本地副本,使它们与主数据库保持同步。
日志记录从主数据库到备份的传输是同步的,主数据库在关键点等待备份的确认。这使故障转移成员保持紧密同步,并且备份处于活动状态(Active),并准备好接管为主。异步从主服务器异步接收日志数据,因此有时可能会滞后一些日志记录。
自动故障转移是如何触发的?有没有它没有涵盖的情况?
只有在确认主服务器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不能再作为主服务器运行时,备份服务器才能自动接管。当故障转移成员之间的直接通信中断时,备份从第三方系统( 仲裁器)获得帮助以确认这一点,仲裁器与两个故障转移成员保持独立联系。
此外,如果备份无法确认其拥有或无法从主服务器获取最新的日志数据,则无法发生自动故障转移。在每个故障转移主机上独立于 Caché 实例运行的代理进程,称为ISCAgents ,参与自动故障转移逻辑和机制的这一方面和其他方面。
假设仲裁器正常运行,几乎所有计划外的主机故障都包括在内;只有将故障转移成员彼此隔离并与仲裁器隔离的网络故障,才能阻止活动备份接管发生故障或不可用的主要成员。
镜像是否提供灾难恢复?
一种类型的异步镜像成员是灾难恢复 (DR) 异步。 DR 异步具有主数据库上所有镜像数据库的副本,并且可以随时提升为故障转移成员。当中断导致镜像没有正常运行的故障转移成员时,您可以手动切换到被提升后的 DR 异步;数据丢失的程度将取决于发生中断时 DR 异步落后于主服务器多远,以及前主服务器的主机系统是否正常运行,是否允许它获取额外的日志数据。提升的 DR 异步也可用于许多其他计划内和计划外中断情况。
规划镜像
如何规划镜像的架构?将包括哪些成员,他们将在哪里?
镜像的大小、成员资格和物理分布将取决于您部署它的原因以及许多基础设施和操作因素,允许多种可能的配置
具有两个故障转移成员的镜像通过自动故障转移提供高可用性。在可选的异步成员中,一个或多个 DR 异步可以提供数据安全和灾难恢复能力,而报告异步用于数据挖掘和商业智能等目的。单个报告异步最多可以属于 10 个独立的镜像,从而使其可以充当企业范围的数据仓库,将来自不同位置的相关数据库集合在一起。
如果不需要自动故障转移,镜像也可以包含一个故障转移成员和多个用于灾难恢复和报告目的的异步。
一个镜像最多可以包含 16 个成员。因为故障转移成员之间需要低延迟连接,因此通常位于同一地点,但异步成员可以位于本地或单独的数据中心,包括为 DR 异步上的数据提供最大安全性的地理位置偏远的位置。
一台主机上可以安装多个镜像成员,但需要额外规划。
哪些网络和延迟注意事项适用?镜像需要什么样的网络配置?
主要的网络配置考虑因素包括可靠性、带宽和网络延迟,这是应用程序性能的重要考虑因素。选择对主要成员传输给其他成员的日志数据进行压缩是通常但不必须的做法。
每个镜像成员都有几个不同的网络地址,用于不同的目的,在规划支持您的镜像所需的网络配置之前,应该很好地理解这些地址。 包含在单个数据中心、机房或校园内的镜像以及涉及双数据中心和地理上分离的灾难恢复的镜像的示例镜像和网络配置将帮助您定义所需的网络配置。
在故障转移时将应用程序连接重定向到新主节点的选项有哪些?
镜像和 Caché 内置了几个自动重定向选项,包括使用虚拟 IP 地址 (VIP) 进行镜像、将 ECP 数据服务器标识为镜像连接,以及镜像感知 CSP 网关。
镜像 VIP 通常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解决方案,但确实需要一些提前规划,尤其是在网络配置方面。
还提供一系列外部技术选项,包括使用网络流量管理器(例如负载平衡器) 、自动或手动 DNS 更新、应用程序级编程和用户级程序。
镜像中的 Caché 实例有哪些兼容性要求?
在确定要添加到镜像的系统之前,请务必查看Caché 实例和平台字节顺序兼容性的要求。由于故障转移成员可以随时交换主要和备份的角色,因此它们应该尽可能相似; CPU 和内存配置应该相同或接近,存储子系统应该具有可比性。
如何将现有数据库迁移到镜像?
任何 Caché 数据库都可以轻松添加到镜像中;它所需要的只是能够备份和恢复数据库,或复制其CACHE.DAT文件。程序在下一节中说明。
如果将镜像部署在虚拟化环境中,我应该考虑什么?
在虚拟化环境中使用镜像时,规划虚拟镜像成员主机与物理主机和存储之间的正确关系很重要;镜像和虚拟化平台方面也有重要的操作考虑因素。
配置镜像
我需要考虑哪些配置指南?
如果您计划配置镜像虚拟 IP 地址 (VIP) ,InterSystems 建议将故障转移成员配置为使用相同的超级服务器端口和Web 服务器端口。
主要故障转移成员上的 Caché 实例配置(例如用户、角色、名称空间和映射)或未镜像的数据(例如与 SQL 网关和 Web 服务器配置相关的文件)都不会被其他镜像成员上的镜像复制。因此,在发生故障转移时启用备份或任何 DR 异步成员(可能被提升)以接管主服务器所需的任何设置或文件必须在这些成员上手动复制并根据需要进行更新。
不要在配置为镜像成员的任何系统上禁用 Internet 控制消息协议 (ICMP);镜像依靠 ICMP 来检测成员是否可达。
由于日志记录是镜像同步的基础,因此必须监视和优化故障转移成员上的日志记录性能并通常遵循日志记录最佳实践。特别是,InterSystems 建议您增加所有镜像成员上的共享内存堆大小(Shared memory heap size)。
如何保护镜像?
保护镜像通信的主要方法是 SSL/TLS,它使用 X.509 证书加密镜像内的所有流量。强烈建议使用 SSL/TLS 安全性。要在镜像上启用 SSL/TLS,您必须首先在每个镜像成员上创建一个镜像 SSL/TLS 配置;您可能会发现在创建镜像之前执行此操作最方便。启用 SSL/TLS 时,添加到镜像的每个成员都必须在主服务器上获得授权;成员的 X.509 证书更新时也是如此。
对于使用 SSL/TLS 的镜像的另一层保护,您可以激活日志加密。这意味着日志记录在主服务器上创建时使用其活动加密密钥之一进行加密,并在其他成员取消日志记录之前解密。备份和所有异步必须激活相同的密钥,备份和 DR 异步也必须使用它来加密数据。
配置镜像使用的网络的方式对镜像的安全性也有重要影响。
如何配置镜像虚拟IP地址(镜像VIP)?
镜像 VIP 是通过在创建和添加成员到镜像或修改镜像时指定详细信息来配置的,但是需要一些准备工作,包括所需信息的标识以及镜像成员的主机和 Caché 实例的可能配置。
我在哪里以及如何安装仲裁器?
仲裁器的位置应尽量减少仲裁器和故障转移成员意外同时中断的风险(如果两个故障转移都失败,则仲裁器变得无关紧要),因此其位置主要取决于故障转移成员的位置。单个系统可以配置为多个镜像的仲裁器,前提是它的位置适合每个镜像。托管镜像的一个或多个故障转移或 DR 异步成员的系统不应配置为该镜像的仲裁者。
任何运行 2015.1 或更高版本 ISCAgent 的系统,包括托管一个或多个 Caché 2015.1 或更高版本实例的系统,都可以配置为仲裁器。您可以准备任何其他受支持的系统(OpenVMS 系统除外),包括托管 2015.1 之前的 Caché 实例的系统,通过安装 ISCAgent将其配置为仲裁器。
如何安装和启动 ISCAgent?
ISCAgent 随 Caché 自动安装,因此安装在任何镜像成员上。但是,必须将代理配置为在每个镜像成员上的系统启动时启动。
如何创建和配置镜像?
配置镜像是一个多步骤的过程:
创建镜像并配置第一个故障转移成员
配置第二个故障转移成员(如果需要)
授权第二个故障转移成员,如果使用 SSL/TLS(推荐)
配置异步镜像成员(如果需要,DR 或报告)
授权新的异步成员,如果使用 SSL/TLS(推荐)
在完成这些步骤中的任何一个之后,您可以在镜像监视器中查看镜像的状态以确认结果是否符合预期。
如何创建镜像数据库?如何将现有数据库添加到镜像?
在将数据库添加到镜像之前,您可能需要查看某些镜像数据库注意事项,这些注意事项与哪些内容可以镜像和哪些内容不能镜像、镜像和Shadow的同时使用、镜像数据库属性的传播以及镜像下每个实例的最大数据库数有关。
创建镜像数据库和添加现有数据库的过程是不同的,因为对镜像数据库的更改记录在镜像日志文件中,这与非镜像日志文件不同。如果数据库创建为镜像数据库,它从一开始就使用镜像日志文件,这使得通过在每个镜像成员上创建具有相同镜像名称的镜像数据库,可以很容易地将新数据库添加到镜像中。
当您将现有的非镜像数据库添加为主数据库上的镜像数据库时,它会从使用非镜像日志文件切换到镜像日志文件。因此,您不能简单地在其他成员上创建数据库,因为镜像无法将非镜像日志文件传送给其他成员。取而代之的是,在将数据库添加到主数据库的镜像后,您必须将其备份并在其他成员上恢复,或者将其CACHE.DAT文件复制到其他成员。
如何确保 ECP 在故障转移后重定向应用程序服务器连接?
无论您是否配置了镜像 VIP,您都可以通过将镜像 ECP 数据服务器配置为连接到它的每个 ECP 应用程序服务器上的镜像连接来确保 ECP 连接被重定向到新的主服务器。 (应用服务器不使用 VIP;因为它定期从指定主机收集信息,它会自动检测故障转移并切换到新的主服务器。)
当无法使用镜像 VIP 时(例如在云中),如何重定向应用程序连接?
只有当镜像成员位于同一网络子网上时才能使用镜像 VIP,而当它们位于不同的数据中心时通常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出于类似的原因,VIP 通常不是云中部署的选项。
可以使用一系列外部技术替代方案,包括使用负载均衡器(物理或虚拟)等网络流量管理器,可用于实现与 VIP 相同级别的透明度,向客户端应用程序提供单个地址或设备。其他可能的机制包括自动或手动 DNS 更新、应用程序级编程和用户级程序。
如何将 Caché Shadow转换为镜像?
镜像提供了一个Shadow到镜像实用程序,允许您将Shadow源和目标以及它们之间映射的Shadow数据库转换为具有主数据库、备份或异步数据库和镜像数据库的镜像。
我应该查看哪些其他配置细节?
虽然默认值通常是所需的全部,但您可能希望自定义 ISCAgent 端口号。
在主要故障转移成员上,您可能希望将代码从现有的^ZSTU或^ZSTART例程移动到用户定义的^ZMIRROR 例程,它允许您为特定镜像事件实现自定义的、特定于配置的逻辑和机制,以便它是直到镜像初始化后才执行。
将镜像与 Ensemble 一起使用时,您应该了解具有镜像数据的 Ensemble 命名空间的特殊要求以及 Ensemble Autostart 在镜像环境中的功能。
管理镜像
如何监控镜像的运行?
您可以在任何镜像成员的 Caché 管理门户中加载的Mirror Monitor提供有关的详细信息
镜像及其每个成员的运行状态,包括使用 SSL/TLS 时成员的 x.509 DN。
在故障转移成员上,两个故障转移成员的网络地址和仲裁器连接状态,以及仲裁器的地址;在异步上,报告异步所属的镜像。
在备份和异步成员上, 日志数据从主数据传输的状态和日志数据的Dejournaling,以及日志数据从主数据到达的速率。
加载镜像监视器的成员上镜像数据库的状态。
Mirror Monitor 还允许您执行许多操作,包括查看和搜索成员的日志文件、 将 DR 异步提升为故障转移成员或将备份降级为 DR 异步,以及激活、赶上和删除镜像数据库。
您可以在镜像成员的%SYS命名空间中使用 Caché 系统状态例程 ( ^%SS ) 来监视其镜像通信进程。
如何修改镜像?我可以修改什么?
在主服务器上编辑镜像以更改镜像的配置(包括 SSL/TLS、镜像 VIP 等)并在网络配置更改时更新成员的网络地址。您还必须编辑主服务器上的镜像以授权其他成员上的 X.509 证书更新。
在异步上编辑镜像以更改异步类型,将报告异步添加到另一个镜像,并进行其他特定于异步的更改。
您可以使用Mirror Monitor从任何成员(且仅该成员)的镜像中删除镜像数据库,尽管其影响因所涉及的成员类型而异。
我可以在镜像中添加成员吗?删除一个?如何完全删除镜像?
您始终可以将异步成员添加到镜像中,最多可添加 16 个成员。如果你有一个故障转移成员和少于 15 个异步,你总是可以添加一个备份。您还可以通过将 DR 异步提升为故障转移成员来替换备份,这会自动将当前备份降级为 DR 异步。
您可以编辑任何成员的镜像以从镜像中删除该成员。要完全删除镜像,您必须按特定顺序删除成员并采取其他步骤。
如果我需要暂时从镜像中删除成员怎么办?
您可以使用镜像监视器通过断开成员与镜像的连接来无限期地停止备份或异步成员上的镜像,例如进行维护或(在异步情况下)减少网络负载。
在异步上,您还可以暂停镜像中所有数据库的Dejournaling,而不暂停从主数据库到异步数据库的日志数据传输。
我必须一次升级镜像吗?我必须把镜像从生产中取出来做吗?
镜像的所有故障转移和 DR 异步成员必须是相同的 Caché 版本,并且只能在镜像升级期间有所不同。一旦升级的成员成为主要成员,您就无法使用其他故障转移成员或任何 DR 异步成员,直到它们也升级为止。通常,最佳做法是同时将报告异步升级到同一版本。
您选择的升级过程取决于您是进行维护版本升级、 不对镜像数据库进行任何更改的主要升级,还是对镜像数据库进行更改的主要升级。所提供的程序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应用程序停机时间;在前两种情况下,您通常可以完全避免停机时间,而在后一种情况下,它通常仅限于执行计划的故障转移和进行所需的镜像数据库更改所需的时间。
当您在计划停机期间进行重大升级并且不需要最小化应用程序停机时间时,您可能还想使用一个更简单的过程。
我应该了解哪些其他镜像或镜像相关的管理程序和细节?
您可以在未使用SSL/TLS 的镜像上启用安全性,只要每个成员都具有有效的镜像 SSL/TLS 配置。
您可以为未使用它的镜像激活日志加密,只要该镜像使用 SSL/TLS 安全性并且用于加密主要日志数据的活动加密密钥在备份和所有异步中也处于活动状态。
根据您的硬件和网络配置,您可能需要调整镜像的服务质量超时(QoS 超时)设置,这在故障转移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通常,如果需要更快地响应中断,则可以在部署在具有专用本地网络的物理(非虚拟化)主机上的镜像上减小此设置。
如果绝大多数镜像数据库更新由高度压缩的数据(如压缩图像)或加密数据组成,则日志数据压缩预计不会有效,因此可能会浪费 CPU 时间。在这种情况下,您可以选择配置或修改镜像以将日志数据设置为Uncompressed 。 (使用 Caché 数据库加密或日志加密不是选择压缩的一个因素。)
如果主要成员和其他镜像成员之间的网络延迟成为问题,您可以通过微调操作系统 TCP 参数来减少它,以允许主要成员和备份/异步成员分别建立适当大小的发送和接收缓冲区.
^MIRROR 例程为所有镜像任务提供了管理门户的命令行替代方案。 SYS.Mirror API 提供了以编程方式调用通过管理门户和^MIRROR例程可用的镜像操作的方法。
镜像中断程序
有关处理各种计划内和计划外镜像中断情况的建议过程的概述,请参阅镜像中断过程。
文章
Qiao Peng · 十月 17, 2023
2023年6月底,世卫组织(WHO)和HL7签署了合作协议,利用HL7 FHIR提供互操作性,来支撑WHO的SMART指南(SMART Guideline)愿景 - 使用数智化的方式推动并加速一致化的健康干预措施建议,让世界上每个人都能立即从临床、公卫和数据使用建议中充分受益。
作为WHO的《2020-2025 年全球数字卫生战略》的一部分,SMART 指南使用 FHIR 、HL7的临床质量语言 (CQL) 和ICD标准以表达 WHO 的各种健康和临床指南,实现数据互操作、决策支持与指标、术语的一致性。这些标准被进一步利用来为各国及其合作伙伴开发一个由软件库、服务和工具组成的支持生态系统,并作为数字公共产品服务全球卫生健康事业。
为什么世卫组织会采用FHIR作为卫生信息互操作的标准在全球推广其一致化的健康干预措施建议?因为FHIR不仅标准成熟适用,而且还具有一个极具生命力的生态。
一个有生命力的标准会吸引生态的构建,而完善的生态将促进标准的成熟和演进。HL7 FHIR作为新一代的卫生信息互操作标准,其生态已经初具规模并蓬勃发展。
HL7 FHIR的知识产权类型
HL7 FHIR的知识产权是CC0,也就是知识共享。任何机构、组织和个人都可以无需向HL7申请而免费使用、扩展FHIR的标准。其知识产权类型配合FHIR标准的丰满程度,极大地鼓励和促进了基于FHIR的生态建设,应该也是WHO采用FHIR的原因之一。
FHIR的标准发布和标准的推广
标准应该是方便可及的 - 不仅有用户可阅读、可理解的文字说明,更需要要可以直接下载让计算机可用、可理解的电子结构化标准。
HL7 FHIR官网详细说明了每个版本、每个FHIR资源的结构与关系、使用范围、用例和示例。在下载页面提供了各种版本的标准、值集、profile和工具的免费下载。
对于用户的扩展、再约束和实施指南,有专门的实施指南注册和发布网站。这里可以免费注册自己的实施指南、也可以访问、查阅和下载别人的实施指南,从而让基于FHIR标准的自定义扩展可以无障碍地被分享、使用、理解,甚至进一步扩展。
下图是发布在注册网站的按用例类型统计的FHIR实施指南:
这众多方向的实施指南也是FHIR横跨交叉领域建立起成熟生态的体现。FHIR有什么快速建立生态的秘诀?
成熟的卫生信息标准要能应对各种行业互操作挑战,FHIR有一个四层机制用于制定标准并用各种互操作挑战来测试、验证和推进FHIR落地:
工作组(workgroups):FHIR有40多个工作组,专注不同的领域的需求,并制定和改进相关FHIR资源和用例标准。例如FHIR基础架构、基因组学、电子健康档案、财务管理、设备...
加速器计划(accelerators):为了推进在主要互操作领域的成熟和落地,FHIR建立加速器计划让每个领域的各个利益相关方参与进来,通过研究各方的需求、凝聚各方的智慧来推动FHIR。如今已经有8个不同领域的加速器计划:
例如Vulcan是专注连接临床研究、转化研究和医疗保健的加速器,它的成员不仅有HL7这样的标准开发组织,还有学会 - 例如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行业协会 - 例如全球医疗数据科学社区PHUSE,政府机构 - 例如FDA,技术厂商 - 例如InterSystems,药厂 - 例如GSK,甚至意见领袖。
课题(projects):FHIR通过课题,研究具体的需求、实现具体的目标,让FHIR扎实、可用。例如Vulcan加速器有以下课题:
课题
目标
Schedule of Activities (SoA)
活动安排
用FHIR表示电子表格中的活动时间表。 使得研究中的每项活动的描述、时间和标识都能保持一致
Real World Data (RWD)
真实世界数据
以标准化的格式从EHR中提取数据,以支持临床研究,特别是向监管机构提交数据
Phenotypic Data
表型数据
为基因组研究和基因组医学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标准化表型信息
Electronic Product Information (ePI)
电子产品信息
为产品信息(各论)定义一个共同的结构,支持患者对产品数据的跨边界交换
Adverse Events (AE)
不良事件
支持对不良事件的报告和格式进行标准化。 提高相关FHIR资源的成熟度
FHIR to OMOP
FHIR与OMOP映射
支持开发FHIR到OMOP的数据传输,以便更好地分析临床数据,用于研究
连接测试马拉松(connectathons):这是一个针对技术厂商的FHIR互操作系列化的一致性认证。每年3次的连接测试马拉松会确定众多的具体互操作用例,厂商选择并参与这些用例,用FHIR进行跨厂商的互操作测试。它不仅是技术厂商验证自己的FHIR互操作一致性的试验场,更是通过测试和反馈来发现标准的问题、确定标准适用性的大型沟通会。
FHIR confluence上公布有历次的连接测试马拉松的用例说明、实施指南、学习资料等详尽的资料。
除了这些手段,HL7还有FHIR认证,建立FHIR标准的智力资源池、确保FHIR在全球的正确采纳。
FHIR标准的适应性
FHIR的适应性核心在于其标准的设计 - 通过profile,在资源模型层面已经考虑到如何让用户进行不破坏标准的扩展和再约束;在标准成熟上,设计了成熟度模型,让标准基于实际使用和反馈逐步成熟。
Profile可以让用户裁剪、扩展FHIR标准,以适用于自己的术语体系和用例场景,实现基于统一标准的千人千面。
在标准的理解与反馈上,FHIR官方沟通提供了开放的交流和反馈的渠道。
FHIR生态的工具
成熟的生态工具是FHIR的一大亮点。这些工具是整个生态贡献的,好的工具得到广泛认同和采纳,既促进了标准的理解与使用、也避免了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1. 标准学习工具:
理解和学习是标准推行的第一要务。除了汗牛充栋的学习材料和视频,FHIR还有不错的学习网站,例如Clinfhir ,最初设计是方便医生理解如何用FHIR构建和解决自己的用例的,但实际上也被广大卫生信息从业者用于理解FHIR标准。
2. 测试数据生成工具:
想学习标准?没有什么比直观的数据更能说明问题了。FHIR生态下有名的Synthea是一个基于马塞诸塞州的患者真实数据经过统计、混淆后的FHIR测试数据生成工具,可以按用户要求生成指定数量的、符合真实数据分布的FHIR资源,会为每个生成的虚拟患者生成一个FHIR boundle文件,并生成对应的医院、医生等FHIR资源。大家可以免费下载Synthea使用它产生测试数据。
另外,国内也广泛使用的MIMIC - 麻省理工贝斯以色列迪康医学中心的有5万多患者真实完整的高质量重症医疗数据集,如今也有了FHIR版本。
3. FHIR服务器:
还没有FHIR服务器,怎么测试FHIR?
FHIR生态下有大量的免费沙箱,用户可以选择它们进行标准的学习和测试。例如官网提供的沙箱和各个厂商提供的沙箱。通过各种API工具,例如postman,学习者无需注册即可以了解FHIR标准的方方面面,甚至将自己的测试数据加载进去并测试自己的解决方案。
4. 标准扩展和再约束构建工具:
如何方便、直观地构建自己的术语、扩展和再约束(Profile)和用例?FHIR生态下有众多公司提供的免费工具可用 - 随君取用。例如术语扩展可以用Snapper和FSH、进行小规模profile开发可以用可视化的Forge或Trifolia-on-FHIR、进行大规模的profile和实施指南开发可以用FSH。
5. 标准验证工具:
需要基于profile对FHIR资源进行校验?资源更多了,不仅有FHIR官网提供的FHIR资源校验网页,还有各种开发语言版本的校验工具代码:
JAVA
C#/DotNet
FHIR生态下百花齐放的各种应用架构、应用方向
更令人眼前一亮的是FHIR生态下各种应用架构、应用方向和众多其它生态对FHIR的采纳。
应用开发架构:
FHIR提供了标准卫生信息模型和相应的API,为行业应用的快速开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FHIR生态下最有名的SMART on FHIR,实现即插即用和可复用的应用开发架构。在国际卫生信息互操作标准发展简史中有简要介绍。
SMART on FHIR市场已经有大量的应用可以直接下载部署。
决策支持架构:
决策支持已经是卫生信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需求之一。卫生信息化已经建设了各种基于知识库和基于机器学习的决策支持系统,涵盖了临床、业务管理、费用、组学与科研、公卫、健康管理等全部业务,但仍面临众多挑战。
任何知识库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面临的一个关键挑战是决策支持的可移植性!如果决策支持厂商都按自己的数据、术语和服务标准构建解决方案,用户在使用多个决策支持产品时,将面临大量数据转换和映射及服务集成带来的非常高的实施成本和潜在决策错误风险。
FHIR通过Clinical Reasoning模块和CDS Hooks分别提供了本地决策支持架构和外部决策支持架构,通过标准化降低成本和风险、提高决策效率和范围。这里是对CDS Hooks的介绍。
其它标准对FHIR的采纳:
相较于之前流行的互操作标准,FHIR在标准化、灵活性、可用性 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平衡。FHIR资源模型比大多数的行业通用数据模型(CDM)都简化,方便使用。曾经各自为战的众多标准都发现FHIR无处不在,且FHIR资源和API可以作为自己的数据和访问数据的基石,而融入FHIR生态可以更方便获得数据、获得更多的推广、发挥更大的价值,因此一系列的XX on FHIR项目应运而生 - 或者直接采纳FHIR、或者与FHIR相兼容。除了上面提到的SMART on FHIR,这里简单汇总一下主要的已完成和进行中的on FHIR项目和标准。
1. IHE
IHE(Integrating the Healthcare Enterprise)是国际上比较流行且成功的卫生信息交换服务规范。它一直采用流行和稳定的互操作基础标准来开发自己的服务规范,最初使用DICOM + HL7 V2消息,后来用到HL7 V3 和CDA。IHE发现新的FHIR互操作标准有助于应对新的用例、并更好解决老的用例,认为FHIR会成为最流行的互操作基础标准,因此已经发布了很多基于FHIR的IHE服务,尤其是那些和移动业务相关的服务,例如移动患者人口统计查询 (PDQm)。
2. OMOP on FHIR
OMOP(Observational Medical Outcomes Partnership)是包括国内在内全球科研人员进行真实世界研究的重要工具,它开发了通用数据模型CDM和分析工具库。
HL7国际和OHDSI宣布合作提供单一的通用数据模型,用于共享临床护理和观察研究信息 - 这就是OMOP on FHIR项目。
OMOP-on-FHIR 是构建在 OMOP CDM 数据库之上的 FHIR 服务器,它提供中间映射层,实现OMOP CDM和FHIR资源之前的双向转换,从而打通两大生态,使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能够从多个来源提取数据并以相同的结构进行分析处理与共享交换而不会降低数据质量,可以同时使用两个生态下丰富的应用与工具,利用各自的生态优势。例如OMOP让FHIR生态可以利用其丰富的预测模型,而FHIR让OMOP的研究分析可以集成到临床工作流程中,推动精准医学的落地。
3. FHIR to CDISC Joint Mapping
CDISC 是一个标准开发组织,开发了生物制药行业使用的诸多数据标准,常用于提交临床试验数据以进行分析和监管审批。
通过与HL7合作,FHIR to CDISC Joint Mapping实施指南定义了FHIR 与三个特定 CDISC 标准之间的映射:
研究数据列表模型实施指南 (SDTMIG) 3.2
临床数据采集标准协调实施指南 (CDASH) 2.1
实验室1.0.1
通过简化 HL7 FHIR和 CDISC 标准之间的数据转换,消除使用临床信息支持科研的障碍。用途包括:
捕获“真实世界证据”(RWE),让那些不是为临床试验目的采集的数据可以用于研究监管
利用FHIR 的 SMART等技术,直接在临床系统内部捕获试验驱动的数据,而不是建立单独的临床试验管理解决方案
在回顾性研究中更容易利用临床数据
创建病例报告表单 (CRF),链接到使用 FHIR 资源和Profile定义的数据元素
使两个标准社区的专家能够理解彼此的术语,并随着两套规范的不断发展更好地协调它们
4. 通用数据模型协调 Common Data Models Harmonization(CDMH)
在卫生信息领域,有众多的通用数据模型(Common Data Models)服务于不同的或相同的业务领域。虽然都是“通用”数据模型,但数据在彼此之间并不通用。
FHIR的细颗粒度统一语义资源模型可以作为众多通用数据模型间的桥梁。通用数据模型协调(CDMH)目标就是借助FHIR打通各个通用数据模型,让它们的数据可以相互转换。
CDMH 项目由美国FDA 领导,与其他联邦政府机构合作。已发布的通用数据模型协调 (CDMH) FHIR 实施指南 (IG) 将重点放在以患者为中心的结果研究 (PCOR) 和其它目的提取的观察数据的映射和转换为 FHIR 格式。该项目重点关注以下四种通用数据模型 (CDM) 到 FHIR 的映射:
以患者为中心的结果研究网络 (PCORNet)
整合生物学和床边 (Informatics for Integrating Biology & the Bedside - i2b2) 临床试验 (ACT) 信息学,也称为 i2b2/ACT。
观察性医疗结果合作伙伴 (OMOP)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哨兵(Sentinel)
5. Arden Syntax on FHIR
和HL7的临床质量语言(Clinical Quality Language - CQL)类似,Arden Syntax 是一种结构化、可执行的医学知识表示和处理语言,将医学知识表达为独立的单元 - 医学逻辑模块(Medical Logical Modules),常用于设计CDS系统,构建临床指南规则和临床决策规则。
新版本 Arden Syntax 3.0 版采用FHIR进行扩展,重新定义了基于FHIR的标准化的数据模型和数据访问方式。作为经过审计、基于共识的迭代 HL7 标准开发流程的一部分,3.0版已成功通过投票。
6. HL7 V2 to FHIR
HL7 V2在全球依然有很高的采纳度,但其局限性和FHIR的成熟度都在推动从V2到FHIR的迁移。HL7 V2 to FHIR 项目建立实施指南,将HL7 V2的组件映射到FHIR组件:V2的消息、消息段、数据类型和词汇分别映射到 FHIR 的Bundle、FHIR资源、数据类型和编码系统,并对FHIR进行相应扩展以弥补二者间的差距。
7. C-CDA on FHIR
C-CDA是最广泛实施的 HL7 CDA 实施指南之一,涵盖了临床护理的文档范围。CDA 和 FHIR 之间的互操作能力是推动临床文档进化的重要渠道。
C-CDA on FHIR 实施指南 (IG) 定义了一系列 FHIR 配置文件,以表示 C-CDA 中的各种文档类型,并弥补二者设计上的差异。C-CDA on FHIR 利用FHIR使文档标准更为精简。
还有更多的on FHIR项目没有介绍到,例如SNOMED on FHIR、PDMP on FHIR... 同时可以预期还会有越来越多的on FHIR项目会不断涌现。
不仅是这些on FHIR 项目,越来越多的机构发现FHIR的价值,将自己原来的数据模型改为FHIR。例如美国互操作核心数据集USCDI(U.S. Core Data for Interoperability) 起初采用通用临床数据集CCDS作为模型, 如今已经完全采纳FHIR,并且成为美国国家FHIR标准US Core的一部分。FHIR也得到了很多国家采纳作为国家级卫生信息互操作的标准。
大规模数据统计与分析:
一个好的标准应该有助于解决完整的行业需求。FHIR作为行业互操作标准已经超越了传统互操作的能力范围,除了互操作的数据模型、消息、文档、服务和API,FHIR服务器加上FHIR资源仓库为大规模的卫生信息持久化和访问提供了方案。
FHIR的完整蓝图目前尚缺一块拼图 - 基于FHIR的大规模数据统计与分析。
1. 大规模数据检索
FHIR API提供检索类型的API,通过查询参数(Search Parameter)对资源进行检索。
例如: 想要获取所有检验项目为loinc 1234-1,且检验结果小于9.2的Observation资源,可以用这样的查询参数:
GET http://fhirsvr.com/Observation? code-value-quantity=loinc|1234-1$lt9.2
除了FHIR Core发布的查询参数,用户还可以扩展自己的查询参数,满足检索需求。
FHIR标准里的FHIR Path为FHIR资源模型提供了类似于XPath的资源路径导航和获取语言,可以方便地筛选、过滤层次化的FHIR数据。
但FHIR查询API和FHIR Path都仅适合于单资源类型的检索,对于需要多类型资源联合分析、汇聚、统计等分析需求无能为力。
2. 大规模的数据统计分析
HL7为临床质量指标与决策支持提出了临床质量语言(Clinical Quality Language - CQL) ,CQL如今基于FHIR,使用FHIR资源模型来构建标准化的指标体系,以支持决策和基于指标的管理。
对于科研数据分析,借助上面介绍的OMOP on FHIR和其它项目,用户可以用自己熟悉的科研工具并利用FHIR数据支持自己的科研工作,本质上是将FHIR数据转换并导入自己的科研工具。
对于通用大规模数据统计分析,虽然FHIR提供了API、FHIR资源数据序列化的JSON、XML可以作为文档进行分析,但市面上的统计分析工具和机器学习工具大都支持SQL,SQL也是最流行的数据统计分析语言。
FHIR的深层次化模型是立体的、对象化的,而SQL是扁平的、表格化的。这个差异让FHIR对主流分析工具和机器学习工具不友好。这对基于FHIR原生的大规模数据分析利用造成了障碍,是FHIR最需要完善的那一块。
FHIR和生态已经创立了很多项目,努力补上这一环。
SQL on FHIR
SQL on FHIR项目的思路是为SQL用户提供FHIR的SQL表示层。SQL表示层提供一个机制:让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基于FHIR Path定义视图。这里的视图不是SQL视图,而是一个SQL模型的逻辑表达,由一个新的FHIR工件ViewDefinition定义。各个技术厂商负责物理实现它并展现为SQL表。
例如下面的视图定义:
{
"resourceType": "http://hl7.org/fhir/uv/sql-on-fhir/StructureDefinition/ViewDefinition",
"select": [
{
"column": [
{
"path": "getResourceKey()",
"alias": "id"
},
{
"path": "gender"
}
]
},
{
"column": [
{
"path": "given.join(' ')",
"alias": "given_name",
"description": "A single given name field with all names joined together."
},
{
"path": "family",
"alias": "family_name"
}
],
"forEach": "name.where(use = 'official').first()"
}
],
"name": "patient_demographics",
"status": "draft",
"resource": "Patient"
}
它定义一张这样的SQL表:
考虑到FHIR资源模型的复杂,SQL on FHIR目前尚待成熟。当前是版本2,尚未发布,且有很多限制,例如不能在视图里定义跨资源的字段。
技术厂商的FHIR资源SQL实现
除了SQL on FHIR项目,很多技术厂商也在借助自身技术上的优势为FHIR提供SQL访问层。
例如InterSystems IRIS是一个多模型数据平台技术,它可以同时支持对FHIR资源逻辑模型使用对象建模、对FHIR序列化的JSON/XML使用文档建模,并将这些模型投射为SQL模型。InterSystems IRIS正是借助于这个特性,提供一个名为FHIR SQL构建器(FHIR SQL Builder)的工具,用户通过图形化方式拖拽建立需要的SQL模型,而无需拷贝和转换数据。
FHIR生态正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如今已经是百花齐放。FHIR展现的统一行业语义能力和强大的生态,不仅帮助WHO发布数字公共产品服务,也可以赋能卫生信息数字化转型。
文章
姚 鑫 · 十二月 4, 2024
# 第四十章 终端输入 输出 - 用于OPEN和USE的字母代码协议
# 用于OPEN和USE的字母代码协议
特殊情况或终端可能需要不同的协议。使用协议字母代码参数(或相应的关键字参数),可以更改 `IRIS` 与终端通信的规则。协议对正常读取和单字符读取的影响是一样的。
禁用所有特殊协议的正常模式足以满足大多数终端 `I/O` 的需要。在正常模式下,`IRIS` 会回显每个传入的 `ASCII` 字符,并将其发送回以显示在终端上。 `Return`或有效的转义序列结束READ命令。
对终端发出`OPEN`会关闭所有先前的协议,除非您使用 `+` 和 `-` 选项。
下表描述了有效的协议字符及其效果。
### 用于开放和使用的字母代码协议
协议字符| 姓名| 定义
---|---|---
B |BREAK |如果启用了中断 (+B),则`Ctrl-C`将中断正在运行的例程并使用错误。如果禁用中断 (-B),则`Ctrl-C`不会引起中断,并且不会显示“`^C`”。该协议的使用取决于登录模式默认建立的BREAK命令,如下:如果以程序员模式登录,则始终启用中断 ( `BREAK 1` )。 `OPEN`或`USE`命令中指定的 `B`(或 `/BREAK`)协议无效。如果以应用程序模式登录,则默认为`BREAK 0` ,并且可以通过`OPEN`或`USE`命令中指定的 `B`(或 `/BREAK`)协议来启用或禁用中断。
C| CRT terminal |C 模式接受所有八位字符作为数据,但以下六位字符除外:`ASCII 3、8、10、13、21 和 127`。 `ASCII 127` 删除字符回显为破坏性退格,即退格并擦除前面的字符特点。 `ASCII 21` ( `Ctrl-U` ) 回显足够的破坏性退格键,将光标移至`READ`的开头。如果右边距的设置或终端的性质强制回显字符开始新行,则`Ctrl-U`只能删除最后一个物理行上的字符。在任何情况下, `Ctrl-U`都会取消自`READ`开始以来的所有输入。 `C` 与 `P` 协议互斥。
F| Flush | 在每次`READ`之前刷新(清空)输入缓冲区。可以刷新输入缓冲区以禁止用户在终端上的`READ`操作之前键入,因为 `IRIS` 会丢弃`READ`操作之间键入的任何内容。请注意,无论` F` 协议如何,命令`WRITE *–1`都会随时刷新输入缓冲区。
I |Image mode| `I` 模式接受所有 `256` 个八位字符作为数据,不将任何字符视为 `READ` 终止符,除了在终止符参数中明确指定的终止符(如果有)之外。如果没有显式指定终止字符,则应仅使用单个字符和固定长度的`READ`操作。如果没有定义终止字符,普通的`READ`将导致 `` 错误。图像模式(`I`)协议可以与其他协议字符组合。在图像模式下,`IRIS` 忽略协议字符 `P`、`C` 和 `B`。在图像模式下,协议字符 `F、N、R、S 和 T` 仍然有效。当不处于图像模式时,设备处于 N(正常)模式。
K\name\ |I/O Translation Mode|当对设备使用 `K` 协议时,如果已在系统范围内启用转换,则该设备将发生 `I/O` 转换。您可以通过指定表的名称来标识转换所基于的先前定义的表。 (较旧的形式 `Knum`,其中“`num`”表示加载表的槽号,已被淘汰,但仍受支持。)
N| Normal mode |`N` 模式接受所有八位字符作为数据,但以下六位字符除外:`ASCII 3、8、10、13、21` 和 `127`。这些隐式终止符和命令行编辑控制字符将在本页后面介绍。如果启用 R(读行重调用)协议,则 `N` 禁用 `R` 协议。如果未指定协议值,则此模式为默认模式。
P| Print device 打印装置| `ASCII` 删除字符回显为反斜杠 (`\`), `Ctrl-U`回显为“`^U`”,后跟回车符和换行符。当您对终端发出`OPEN`命令时,`IRIS` 自动调用协议 `C` 或 P,具体取决于操作系统终端设置。这些协议将一直有效,直到您明确更改设备的协议为止。既不包含 `C` 也不包含 `P` 的协议字符串不会取消该协议。
R|启用读取行调用模式|R 协议启用该设备的读取行调用模式。要激活当前进程的读取行调用,请使用 `LineRecall()` 。 R 协议会覆盖指定设备的这些默认设置。要更改已打开设备的读取行调用,必须向该设备显式指定另一个`OPEN`命令。通过指定 `N` 协议禁用读取行调用。
S |Secret input | `READ`上没有任何回声。 `READ`命令不会更改`$X`和`$Y` 。读取行调用被禁用。
T| Terminator|`T` 模式不将任何控制字符视为数据。以下是控制字符:十进制值从 `0` 到 `31` 和 `127` 到 `159` 的 `ASCII` 字符。这些控制字符中的大多数被视为 `READ` 终止符。以下控制字符除外,它们执行其他控制操作:`ASCII 3 ( Ctrl-C )、ASCII 8 (退格键)、ASCII 17 ( Ctrl-Q )、ASCII 19 ( Ctrl-S )、ASCII 21 ( Ctrl-U ) )、ASCII 24 ( Ctrl-X )、ASCII 27 (ESC) 和 ASCII 127 (DEL)`。当 `T` 模式与 `I` 模式(`IT` 协议)组合时,所有控制字符(`ASCII 0 `至 `31` 和 `127` 至 `159`)均被视为 `READ` 终止符,但输出控制字符`Ctrl-Q (XOFF)` 和`Ctrl- S (XON)`,以及输入控制字符`Ctrl-H`和`Ctrl-Y` 。输出控制字符`Ctrl-Q`和`Ctrl-S`会被大多数终端拦截,即使在 `IT` 模式下也不会终止`READ` 。
U| Upcase mode |U 模式将所有输入字母转换为大写。
Y\name\ |`$X/$Y Action Mode $X/$Y` |当对设备使用 `Y` 协议时,系统使用名为 `$X/$Y` 操作表。可以通过指定表名称来识别先前定义的用于转换的 `$X/$Y` 操作表。 `$X/$Y` 操作始终启用。如果未指定 `Y` 并且未定义系统默认值 `$X/$Y`,则使用内置的 `$X/$Y` 操作表。 `+` 选项适用于打开 `Y` 协议,但 - 选项则无效。为了禁用 `$X/$Y` 关联,可以发出命令: `USE` `0:(:"Y0")` (旧形式 `Ynum`,其中`num``表示表加载到的槽号,正在分阶段进行已退出,但仍受支持。)
## 协议字符串示例
以下一系列示例展示了协议字符串的功能。以下每个 `USE` 命令都建立在前面的` USE` 命令建立的协议之上:
```
USE 0:(80:"BP" )
```
字母代码 `BP` 打开 `B` 和 `P` 协议。此示例启用中断 (`B`) 并告诉 InterSystems IRIS 将终端视为打印设备 (`P`)。
```
USE 0:(80:"P")
```
当它跟在上例中的`USE`命令之后时,该命令使 `P` 协议保持有效,但关闭 `B` 协议。
```
USE 0:(80:"+R" )
```
`+R` 打开读行调用,不影响其他协议设置。
```
USE 0:(80:"")
```
空字符串关闭所有协议。然而,`P` 或 `C` 协议仍然有效。
```
USE 0:(80)
```
省略协议参数会使协议和显式终止符保持不变。
文章
Nicky Zhu · 十一月 15, 2021
查看原文
近日,国家卫健委统计信息中心发布了两则通知——
2021年10月25日,国家卫健委统计信息中心发布《关于开展国家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评测工作的通知》,这意味着新一年的评测工作开始启动。
2021年11月5日,国家卫健委统计信息中心发布了“关于2020年度国家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结果(第二批)公示的通知”,公布了第二批10个区域和92家医院的测评结果。
这两则通知,再次将“互联互通”带到了医疗IT人的面前。而每每谈到互联互通,就不可避免地要谈到集成平台、信息平台和数据中台等项目建设问题,本文将从供应商选择、技术选型等从八个核心问题,浅谈关于平台和中台的那些事。
一、如何选择供应商?
如上图所示,如果我们把平台/中台项目的实施方称作解决方案提供商,那么每一家解决方案提供方背后还会有一家产品技术提供方解决方案,因为解决方案提供方往往需要借助成熟的产品来实现信息平台和数据中台项目,以聚焦所服务医院客户的具体需求,并加速实施效率,所以一个平台/中台供应链条相对比较长。也因此,医院/医疗集团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在产品和解决方案的组合中进行选型。选型的标准也成为许多信息中心或者CIO们关注的首要问题。
首先要考虑平台/中台解决方案提供方本身的品牌和实力:通常而言,选择全国性的解决方案提供方更安全一些,这类厂商的解决方案相对成熟、成功案例多,技术能力强,实施经验丰富;但是对于一些规模略小的医院而言,可能会顾虑这些厂商的客户太多,对本院的支持力度不够,或者是在该厂商在当地没有分公司,存在技术服务跟不上等问题,也可能会更倾向于初创企业或者本地解决方案提供方来做项目的集成或者实施,这两种选择都没有问题,关键是所选择的合作伙伴要值得信赖。
另外要考虑厂商背后的产品技术提供方:通常产品技术提供方不直接面向最终客户提供实施服务,而是通过本地合作伙伴向最终客户(即医院或者医疗集团)提供服务。但是作为解决方案的基础,该产品或者技术本身的先进性、可靠性以及未来的可扩展性都是需要重点衡量的因素。例如医院建设集成平台或者互联互通平台通常都会本着以评促建以评促用的目的,利用信息平台的建设契机,打通院内的信息和数据流程。此时,产品技术提供方有多少业务建模和流程整合的案例与经验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项目的交付质量。
同样,医院也可以参考该产品技术提供方的行业积累、案例详情、服务承诺以及业界口碑等等。
总结一下,在选择方案时,需要考虑的实际上是产品本身的技术能力和对应的解决方案提供方的服务能力。因此,我们建议大家基于成熟的产品,选择能提供较好技术服务的解决方案提供方。如果产品并不成熟,那么即使解决方案提供方愿意常年提供驻场技术服务,也很难应对故障,也难以制订预案保障平台稳定运行。
二、技术路线的选择
在医疗行业进行业务和数据整合时,用户常常会需要在点对点集成模式、消息路由模式以及SOA架构模式进行技术决策。
事实上,从来就未曾出现过集成模式的最终解决方案。医院和医疗集团用某种特定的集成模式搭建自己的数字化高速公路时需要充分考虑该模式是否适合自己的场景,投入产出比是否符合自己的预期,以及是否能够充分利用该模式的优势。
举例而言,当医院考虑采用SOA架构时,需要考虑到遗留系统是否能够提供服务接口;在当前的业务运行条件下,是否能够承受由于接口的侵入式设计引入的风险,是否可能通过预案规避风险;以及医院是否已经或者将在平台投产前后具有实时数据分析的需求和技术储备。否则就将面临投入无法得到回报的质疑,甚至是规划无法落地的尴尬。
再看一个例子,如果要采用点对点模式集成,那么医院就需要考虑在平台投产可预见的周期(如3~5年)内,是否会面临跨部门跨系统数据利用需求快速增长的前景。如果有,那么,由于缺乏SOA架构能够提供的业务抽象和整合的能力,爆炸性增长的接口数量和数据整合需求会成为信息科难以应对的直接威胁。
正是由于集成模式的高度个性化,我们认为作为基础设施的集成平台类产品必须能够支持所有集成模式。一方面是满足各种不同类型的医院的需要,另一方面,医院也需要认识到,基础设施的建设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一锤子买卖”。您完全可以在集成需求数量较低时选用点对点模式快速投产,在需要进行流程和数据整合时应用SOA架构以获得企业全景视图的整合优势。而一个能够支持所有模式的产品才能赋能于客户,使之具备进行策略选择的优势。
三、开源策略的潜在风险
采用开源组件迅速获得能力,结合DevOps快速迭代开发是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和需求,进行产品化开发时的优先选择。在进行应用开发时,这样的策略通常有效。
然而优势与代价总是如影随形。借助开源组件的优势是能够快速获得能力,但开源组件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则是每一个技术决策者都需要考察的关键风险,甚至开源组件许可证的更新都有可能为企业引入巨大的知识产权风险。
例如久负盛名的ElasticSearch,作为一款企业级搜索和分析引擎,它对于文本检索的能力和效率都有保障,被许多产品集成用于检索。但ElasticSearch及其依赖的其他组件已被检测出大量的安全性漏洞,例如可以引入中间人攻击的CVE-2021-22138,可以允许用户查看未授权敏感信息的CVE-2021-22147,以及可以允许用户通过ElasticSearch在服务器上运行任何OS指令的CVE-2014-3120等,风险列表每年都在更新。(风险列表可参见https://www.elastic.co/community/security)同样是ElasticSearch,在将开源授权更新为SSPL之后,如果业务用到了ElasticSearch并打包为可盈利产品,则ElasticSearch公司有权要求用户开放源码并收取费用。
因此,在使用大规模集成开源组件构建的产品时,医院需要评估产品技术提供方是否能够及时更新开源组件以获得安全性更新,并评估产品技术提供方是否能够及时跟踪和处理因授权变化会引入的法律风险。
集成平台、数据中台甚至是数据库这样的基础设施如果构建在大量的开源组件上,频繁的版本变动通常意味着组件集成风险的大幅升高,而跟踪和处理版本变更的技术和法务影响也将成为需要持续投入的持有成本。因此,一体化、完整知识产权的集成平台或数据中台产品在简化技术堆栈的同时也将大幅降低长期持有成本。对于医院用户来说,需要平衡评估一体化商业产品和开源集成产品的购买和持有成本,更需要考察产品技术提供方对开源组件的跟踪、更新和维护能力。
四、关注稳定与可靠性保障
核心业务系统、集成平台和数据中台这一类的关键系统,事关医院业务是否能持续运行,其运行稳定性与可靠性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基于主备、多活等冗余技术的平台高可用和灾备方案仍是为平台运行保驾护航的关键手段。
在市场上可见到的诸多产品中,有采用原生高可用方案的产品,也有集成第三方或开源技术高可用方案的产品。在这里,各位信息中心负责人或者技术决策者不得不考虑一个问题,即高可用方案的责任归属问题。
因此,即使一些非核心部件采用第三方技术,高可用方案也应采用产品原生技术。即使退一步来说,在没有原生高可用方案的情况下,您的解决方案提供方也应当承担起解决平台可用性和可靠性问题的技术服务角色。试想,当高可用方案失效或处于故障状态时,解决方案提供方采用了非原生高可用方案,届时难道能依赖开源社区的随机问答解决问题?
五、跨越技术门槛
医疗数字化进程与人工智能等目前的热点技术有很大不同,即必须基于当前业务。但由于医疗业务本身面临与新技术的融合,因此数字化进程也必须具备足够的灵活性,能够迅速应对业务过程的演化。而医疗业务流程或数据流程的演化,是需要业务专家、开发工程师、运维保障团队协作共同完成的,每一种角色都需要在平台上工作。因此,纯粹面向开发工程师的技术平台将无法有效应对业务流程本身的快速迭代。我们认为,一个成熟的集成平台/数据中台,需要为团队中不同角色的成员提供适合他们的开发/维护/测试工具,使各成员能以较低的成本各施所长。这些工具至少包括:
· 图形化的流程、数据转换和业务规则建模工具,使得业务专家即使不了解业务组件的技术实现,也能利用平台上的组件搭建出适合医院的业务/数据流
· 专业的IDE和管理工具,供研发工程师扩展业务组件和对现有组件进行跟踪和组件级调优
· 监控和管理工具,供运维工程师监控平台运行的健康状况和性能,必要时对平台运行参数进行调优
六、集群的选择
我们理解一些工程师非常关心产品是否支持负载均衡。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现代的集成平台和数据中台而言,它们本身应当是由一系列的集群共同构成的分布式系统。
比如院内集成平台拥有基于Web的操作管理页面,运行API实现或数据流程的容器,有消息引擎,有数据库,因此,可以构成一个典型的由Web程序,API/应用服务器,消息引擎和数据库分层构建的分布式系统,而其中的每一层,都可以根据高可用与负载需求以不同目的的集群形态搭建出来。
以集成平台产品为例,通常,集成平台的Web管理程序由于并发操作的人很少,不需要单独进行集群化;而API/应用服务器层默认会采用高可用集群,对于业务量极大的用户,则可以采用负载均衡+高可用集群;数据库层同样如此,必要时还可以考虑部署读写分离+负载均衡+高可用集群;消息引擎则比较特别,如果不需要保障消息的先进先出特性,可以部署高可用和负载均衡集群,而对于需要保障消息处理时序的场景,则通常不能依赖负载均衡集群,或即使部署了负载均衡集群,也需要控制消息分规则,由单一实例处理这样的消息。
但是否采用及采用何种集群架构,则完全应当基于业务的实际需要和产品能力。举例而言,InterSystems产品可以支持负载均衡+高可用集群,还可以部署为读写分离+负载均衡+高可用集群,但通常我们并不会作为默认配置推荐给集成平台用户。原因在于,我们的产品在单台服务器上经性能测试可以达到20亿消息/天的处理效率。而根据我们对国内数百家三家医院的实际调查,即使在国内顶尖的三甲医院中,也未发现超过2千万消息/天的性能需求。因此,对于单体医院,高可用集群已足够使用。基于奥卡姆剃刀原理和成本控制的基本需求,负载均衡集群并无必要,反而会由于加大了架构的复杂性使持有、维护成本都大幅提升。而对于医疗集团客户,由于需要集成数十家三甲与二级医院,同时还需要控制单个服务器的成本,因此我们的一部分医疗集团客户部署了负载均衡+高可用集群并可进行弹性横向扩展。
当然,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性能指标,如果产品的本身性能表现无法支撑医院业务量,那么部署为负载均衡集群支撑医院的实际需求还是非常必要的。
七、技术服务保障
相比开源产品,基于商业产品搭建平台/中台解决方案最显著的附加价值主要来源于技术服务。无论是最终用户还是解决方案提供方,都能受益于产品提供方的技术服务。技术服务也是项目能否成功上线、持续稳定运行或者二次开发的重要保障,对于技术服务,需要考虑产品技术提供方是否能够提供下面的三种或者以上的方式:
· 故障处理和技术支持:对于产品应用、二次开发的疑问,是否可获得技术支持资源以解决疑问?对于在产品运行过程中可能遭遇的软硬件故障,尤其是系统崩溃、宕机等高等级事件,是否能够获得直接的技术支持解决、定位和调查问题?
· 产品培训:是否具备成体系的产品应用、二次开发和维护培训体系
· 在线课程
· 产品文档库
· 开发者社区:非工程师的客户往往不重视开发者社区的力量。实际上,作为可供全球开发者沟通的场所,在开发者社区往往能找到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具体问题和场景的最佳实践,前瞻性技术研究等非常有价值的资料。
对于医院或是医疗集团客户来说,如果需要掌握信息平台或数据中台,能够达到自主维护、持续演进的目标,那么,无论是通过解决方案提供方还是通过产品技术提供方,都需要获得上述的多种技术服务支持。
八、选型中的常见问题
对于采用商业产品这一策略本身,需要经过大量的选型工作。产品技术提供方和解决方案提供商都会积极宣传自己的产品,而医院则需要对产品的特性,服务体系,性能表现,案例的代表性,综合实施效果等做出评估,方可得出对自己有利的评估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客户往往还是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包括自行评估、走访典型案例和开展验证测试等手段,避免常见的一些问题,例如:
· 技术的可执行性评估不足
例如对于仅支持消息引擎的集成平台,往往需要按照一种特定的消息类型进行通信,使系统间交互具备统一协议,并且系统都需要改造以接入消息引擎。这样的规划不能说不好,但医院的遗留系统能不能都配合平台进行改造或医院有没有足够的预算支撑改造项目落地,以及业务系统现场改造的风险,都会影响实施效果。因此需要切实评估和核实。
· 产品特性不能达到预期
例如对于具有ETL能力的产品,需要评估其对于大容量数据(例如初始化数据加载过程)进行批量采集、转换和落盘的处理效率,以便与借助简单的SQL JDBC连接逐条抽数和转换的SQL适配器相区别。由于两种模式在处理速度上通常有数量级的差别,如果使用SQL适配器模式,在大批量对数据进行ETL操作时将不可避免地遭遇瓶颈。
· 产品对主流技术的覆盖不全面
在现在的技术条件下,即使对同一类型的接口,也往往有多种技术选择。如产品不能提供对这些技术的覆盖,则用户需要投入额外的成本和风险完成接入。例如对常见的负载均衡方案而言,通常对于推模式接口(由外部调用触发的接口),例如SOAP WebService或者REST API,往往都能提供负载均衡;而对于拉模式接口(由产品自身自动触发),例如SQL扫描或一些CDC功能接口,则无法直接受益于负载均衡技术。假如实际业务中有大量需要通过SQL获取数据的接口,则负载均衡集群并没有多少意义。
再如SQL接口可以基于JDBC或ODBC连接,如果产品只能支持其中一种连接,那么对于遗留系统的接入能力将大打折扣。
· 缺乏技术验证过程和约束
对于架构和技术的落地,通常需要验证过程,用户才可能获得预期的效果。例如市场上存在对架构模式进行过度简化与概念偷换的现象。例如将SOA架构等价于ESB、将ESB的概念偷换为接口引擎、或将集成平台概念偷换为消息引擎,而在实施时更进一步地简化为接口的注册和连接,实际上变成了点对点模式。由于集成架构将影响未来3~5年的医院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难度和成本,点对点模式的后续实施成本将随接口的数量增加指数上升,导致后期的实施成本居高不下。
当然,充分了解到以上关于供应商选择与技术选型的8个问题,才是真正的互联互通建设的起点,更重要的是,医院信息负责人还需要真正读懂评测要求,并了解本院建设互联互通的整体目标以及医院管理层、临床业务部门等相关部门的不同述求,把这些目标与述求一一映射到平台/中台解决方案中,才是成功通关的秘籍。
文章
姚 鑫 · 五月 24, 2021
# 第五章 向邮件添加附件
# 向邮件添加附件
可以将附件添加到电子邮件或消息部分(具体地说,是添加到`%Net.MailMessagePart`或`%Net.MailMessage`的实例)。要执行此操作,请使用以下方法:
这些方法中的每一种都会将附件添加到原始邮件(或邮件部分)的`Parts`数组中,并自动将`IsMultiPart`属性设置为1。
### AttachFile()
```java
method AttachFile(Dir As %String,
File As %String,
isBinary As %Boolean = 1,
charset As %String = "",
ByRef count As %Integer) as %Status
```
将给定文件附加到电子邮件。默认情况下,文件以二进制附件的形式发送,但您可以将其指定为文本。如果文件是文本,还可以指定该文件使用的字符集。
具体地说,此方法创建`%Net.MailMessagePart`的实例,并根据需要将文件内容放在`BinaryData`或`TextData`属性中,并根据需要设置`CharSet`属性和`TextData.TranslateTable`属性。该方法通过引用返回一个整数,该整数指示此新消息部分在部件数组中的位置。
此方法还设置消息或消息部分的`Dir`和`FileName`属性。
### AttachStream()
```java
method AttachStream(stream As %Stream.Object,
Filename As %String,
isBinary As %Boolean = 1,
charset As %String = "",
ByRef count As %Integer) as %Status
```
将给定流附加到电子邮件。如果指定了`Filename`,则附件被视为文件附件。否则,它将被视为内联附件。
### AttachNewMessage()
```java
method AttachNewMessage() as %Net.MailMessagePart
```
创建`%Net.MailMessage`的新实例,将其添加到消息中,并返回新修改的父消息或消息部分。
```
AttachEmail()
```
给定一封电子邮件(`%Net.MailMessage`的实例),此方法会将其添加到邮件中。此方法还设置消息或消息部分的`Dir`和`FileName`属性。
注意:此方法将`contentType`设置为`"message/rfc822"`。在这种情况下,不能添加任何其他附件。
示例:`MessageWithAttach()`
以下示例生成一封带有一个硬编码附件的简单电子邮件。它不为邮件提供任何地址;可以在实际发送邮件时提供该信息
```java
/// w ##class(PHA.TEST.HTTP).MessageWithAttachment()
ClassMethod MessageWithAttachment() As %Net.MailMessage
{
Set msg = ##class(%Net.MailMessage).%New()
Set msg.Subject="Message with attachment "_$h
Set msg.IsBinary=0
Set msg.IsHTML=0
Do msg.TextData.Write("This is the main message body.")
//add an attachment
Set status=msg.AttachFile("E:\", "HttpDemo.pdf")
If $$$ISERR(status) {
Do $System.Status.DisplayError(status)
Quit $$$NULLOREF
}
b
Quit msg
}
```
# 使用SMTP服务器发送电子邮件
如果有权访问SMTP服务器,则可以发送电子邮件。SMTP服务器必须正在运行,并且必须具有使用它所需的权限。要发送电子邮件,请执行以下操作:
1. 创建`%Net.SMTP`实例并根据需要设置其属性,特别是以下属性:
- `Smtpserver`是正在使用的`SMTP`服务器的名称。
- 端口是在`SMTP`服务器上使用的端口;默认值为25。
- 时区指定RFC 822指定的服务器时区,例如 `"EST"` 或 `"-0400"` 或 `"LOCAL"`。如果未设置,消息将使用世界时。
此对象描述将使用的`SMTP`服务器。
2. 如果`SMTP`服务器需要身份验证,请指定必要的凭据。为此:
a. 创建`%Net.Authenticator`的实例。
b. 设置此对象的用户名和密码属性。
c. 将`%Net.SMTP`实例的验证器属性设置为等于此对象。
d. 如果邮件本身具有授权发件人,请设置`%Net.SMTP`实例的`AuthFrom`属性。
3. 要使用到`SMTP`服务器的`SSL/TLS`连接,请执行以下操作:
a. 将`SSLConfiguration`属性设置为要使用的已激活`SSL/TLS`配置的名称。
`SSL/TLS`配置包括一个名为`Configuration Name`的选项,该选项是在此设置中使用的字符串。
b. 将`UseSTARTTLS`属性设置为0或1。
在大多数情况下,使用值0。如果服务器交互在普通`TCP`套接字上开始,然后在与普通套接字相同的端口上切换到`TLS`,则使用值1。
或者,将`SSLCheckServerIdentity`属性设置为1。如果要验证证书中的主机服务器名称,请执行此操作。
4. 创建要发送的电子邮件(如“创建单部分电子邮件”和“创建多部分电子邮件”中所述)。
5. 调用`SMTP`实例的`send()`方法。此方法返回一个状态,应该检查该状态。
6. 如果返回的状态指示错误,请检查`Error`属性,该属性包含错误消息本身。
7. 检查`FailedSend`属性,该属性包含发送操作失败的电子邮件地址列表。
以下各节中的示例使用了两种不同的免费SMTP服务,这些服务在编写本手册时是可用的。选择这些服务并不意味着特别认可。还要注意的是,这些示例并没有显示实际的密码。
`Samples`命名空间中还有其他示例。要查找它们,请在该命名空间中搜索`%Net.SMTP`。
重要提示:`%Net.SMTP`将邮件正文写入临时文件流。默认情况下,该文件被写入命名空间目录,如果该目录需要特殊的写入权限,则不会创建该文件,并且您会得到一个空的消息正文。
可以为这些临时文件定义新路径,并选择不限制写访问的路径(例如,`/tmp`)。为此,请设置全局节点`%SYS("StreamLocation",namespace)`,其中`NAMESPACE`是运行代码的名称空间。例如:
```
Set ^%SYS("StreamLocation","SAMPLES")="/tmp"
```
如果`%SYS("StreamLocation",namespace)`为`NULL`,则InterSystems IRIS使用`%SYS("TempDir",namespace)`指定的目录。如果未设置`%SYS("TempDir",namespace)`,则IRIS使用 `%SYS("TempDir")`指定的目录
示例1:`HotPOPAsSMTP()`和`SendSimpleMessage()`
此示例由一起使用的两个方法组成。第一个创建`%Net.SMTP`的实例,该实例使用已在`HotPOP SMTP`服务器上设置的测试帐户:
```java
/// w ##class(PHA.TEST.HTTP).HotPOPAsSMTP()
ClassMethod HotPOPAsSMTP() As %Net.SMTP
{
Set server=##class(%Net.SMTP).%New()
Set server.smtpserver="smtp.hotpop.com"
//HotPOP SMTP服务器使用默认端口(25)
Set server.port=25
//创建对象以进行身份验证
Set auth=##class(%Net.Authenticator).%New()
Set auth.UserName="isctest@hotpop.com"
Set auth.Password="123pass"
Set server.authenticator=auth
Set server.AuthFrom=auth.UserName
b
Quit server
}
```
下一个方法使用提供的SMTP服务器作为参数发送一条简单、唯一的消息:
```java
ClassMethod SendSimpleMessage(server As %Net.SMTP) As %List
{
Set msg = ##class(%Net.MailMessage).%New()
Set From=server.authenticator.UserName
Set:From="" From="xxx@xxx.com"
Set msg.From = From
Do msg.To.Insert("xxx@xxx.com")
//Do msg.Cc.Insert("yyy@yyy.com")
//Do msg.Bcc.Insert("zzz@zzz.com")
Set msg.Subject="Unique subject line here "_$H
Set msg.IsBinary=0
Set msg.IsHTML=0
Do msg.TextData.Write("This is the message.")
Set status=server.Send(msg)
If $$$ISERR(status) {
Do $System.Status.DisplayError(status)
Write server.Error
Quit ""
}
Quit server.FailedSend
}
```
示例2:`YPOPsAsSMTP()`
此示例创建使用`YPOPS`的`%Net.SMTP`实例的实例,`YPOPS`是一种客户端软件,提供对`Yahoo`电子邮件帐户的`SMTP`和`POP3`访问。它使用已为此目的设置的测试帐户:
```java
ClassMethod YPOPsAsSMTP() As %Net.SMTP
{
Set server=##class(%Net.SMTP).%New()
//local host acts as the server
Set server.smtpserver="127.0.0.1"
//YPOPs uses default port, apparently
Set server.port=25
//Create object to carry authentication
Set auth=##class(%Net.Authenticator).%New()
//YPOPs works with a Yahoo email account
Set auth.UserName="isc.test@yahoo.com"
Set auth.Password="123pass"
Set server.authenticator=auth
Set server.AuthFrom=auth.UserName
Quit server
}
```
可以将其与上例中所示的`SendSimpleMessage`方法一起使用。
示例3:`SendMessage()`
以下更灵活的方法同时接受`SMTP`服务器和电子邮件。电子邮件应已包含主题行(如果`SMTP`服务器要求),但不必包含地址。然后,此方法将电子邮件发送到一组硬编码的测试目的地:
```java
ClassMethod SendMessage(server As %Net.SMTP, msg As %Net.MailMessage) As %Status
{
Set From=server.authenticator.UserName
//make sure From: user is same as used in authentication
Set msg.From = From
//finish addressing the message
Do msg.To.Insert("xxx@xxx.com")
//send the message to various test email addresses
Do msg.To.Insert("isctest@hotpop.com")
Do msg.To.Insert("isc_test@hotmail.com")
Do msg.To.Insert("isctest001@gmail.com")
Do msg.To.Insert("isc.test@yahoo.com")
Set status=server.Send(msg)
If $$$ISERR(status) {
Do $System.Status.DisplayError(status)
Write server.Error
Quit $$$ERROR($$$GeneralError,"Failed to send message")
}
Quit $$$OK
}
```
## `%Net.SMTP`的其他属性
`%Net.SMTP`类还具有一些您可能需要的其他属性,具体取决于使用的SMTP服务器:
- `AllowHeaderEncoding`指定`Send()`方法是否对非`ASCII`标头文本进行编码。默认值为1,这意味着非`ASCII`标头文本按照RFC 2047指定的方式进行编码。
- `ContinueAfterBadSend`指定在检测到失败的电子邮件地址后是否继续尝试发送邮件。如果`ContinueAfterBadSend`为1,系统会将失败的电子邮件地址添加到`FailedSend`属性的列表中。默认值为0。
- `ShowBcc`指定是否将密件抄送标头写入电子邮件。这些通常会被SMTP服务器过滤掉。
文章
sun yao · 十月 12, 2022
## **概述**
现有Ensemble平台BS(服务)、BP(流程)、BO(操作)需对平台及开发语言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实现,为简化用户操作,现对现有平台进行二次封装,通过API接口的形式进行前后端分离,通过前端界面操作实现BS(对外提供的服务)、BP、BO(逻辑处理或调用外部的服务)自动生成(通过%Dictionary实现),具体实现如下。
## **一、开发技术和工具**
版本:Ensemble 2017.2.1
## **二、涉及公用类**
### 2.1 %Dictionary.ClassDefinition(自定义类)
• property **Super** as %CacheString;
Specifies one or more superclasses for the class.
定义一个或多个父类,继承父类
• property** ProcedureBlock** as %Boolean [ InitialExpression = 0 ];
Specifies that the class uses procedure block for method code.
设置类是否允许使用程序块,程序块强制实施变量作用域:方法无法看到由其调用方定义的变量,程序块中的任何变量都会自动成为私有变量
• relationship **Parameters** as %Dictionary.ParameterDefinition [ Inverse = parent,Cardinality = children ];
Parameter.
定义类参数,如全局变量、适配器等相关定义
• relationship **Methods** as %Dictionary.MethodDefinition [ Inverse = parent,Cardinality = children ];
Method.
定义类方法
参考链接:http://localhost:57772/csp/documatic/%25CSP.Documatic.cls?APP=1&LIBRARY=%25SYS&CLASSNAME=%25Dictionary.ClassDefinition
### 2.2 %Dictionary.ParameterDefinition(自定义类参数)
• property **Name** as %Dictionary.CacheIdentifier [ Required ];
The name of the parameter.
定义参数名
• property **Default** as %CacheString [ SqlFieldName = _Default ];
Specifies a default value for the parameter assuming the Expression keyword is blank.
定义参数默认值,不设置则为空
• property **Description** as %CacheString;
Specifies a description of the parameter.
定义参数描述
参考链接:http://localhost:57772/csp/documatic/%25CSP.Documatic.cls?APP=1&LIBRARY=%25SYS&CLASSNAME=%25Dictionary.ParameterDefinition
###2.3 %Dictionary.MethodDefinition(自定义类方法)
• property **Name** as %Dictionary.CacheIdentifier [ Required ];
The name of the method.
定义方法名
• property **ClassMethod** as %Boolean [ InitialExpression = 0 ];
Specifies that the method is a class method. Instance methods can only be invoked via an instantiated object while class methods can be directly invoked without an object instance.
指定该方法是类方法。实例方法只能通过实例化的对象调用,而类方法可以在没有对象实例的情况下直接调用。
• property **FormalSpec** as %CacheString;
Specifies the list of arguments. Each argument is of the format [&|*][:][=] where & means pass-by-reference and * means output-only.
定义方法入参,每个入参格式为“参数名:参数类型=默认值”,如:code:%String=””
• property **ReturnType** as %Dictionary.CacheClassname;
Specifies the data type of the value returned by a call to the method. Setting ReturnType to an empty string specifies that there is no return value.
定义方法返回值,设置为空则无返回值
• property **WebMethod** as %Boolean [ InitialExpression = 0 ];
Specifies that a method can be invoked as a web method using the SOAP protocol.
设置方法是否为web方法,适用于SOAP协议
• property **Implementation** as %Stream.TmpCharacter;
The code that is executed when the method is invoked. In the case of an expression method, this is an expression. In the case of a call method, this is the name of a Cache routine to call.
调用方法时执行的代码。对于表达式方法,这是一个表达式。对于调用方法,这是要调用的缓存例程的名称
参考链接:http://localhost:57772/csp/documatic/%25CSP.Documatic.cls?APP=1&LIBRARY=%25SYS&CLASSNAME=%25Dictionary.MethodDefinition
###2.4 Ens.Config.Production
• property **Items** as list of Ens.Config.Item(XMLNAME="Item",XMLPROJECTION="ELEMENT");
定义Production下的BS、BP、BO,根据父类确认属于哪一类
• method **SaveToClass**(pItem As Ens.Config.Item = $$$NULLOREF) as %Status
This method saves the production into the XData of the corresponding class
参考链接: http://localhost:57772/csp/documatic/%25CSP.Documatic.cls?APP=1&LIBRARY=ENSLIB&CLASSNAME=Ens.Config.Production
###2.5 Ens.Config.Item(BS服务、BP流程、BO操作)
• property **PoolSize** as %Integer(MINVAL=0,XMLPROJECTION="ATTRIBUTE");
Number of jobs to start for this config item.
Default value:
0 for Business Processes (i.e. use shared Actor Pool)
1 for FIFO message router Business Processes (i.e. use a dedicated job)
1 for Business Operations
0 for adapterless Business Services
1 for others
For TCP based Services with JobPerConnection=1, this value is used to limit the number of connection jobs if its value is greater than 1. A value of 0 or 1 places no limit on the number of connection jobs.
设置缓冲池大小
• property **Name** as %String(MAXLEN=128,XMLPROJECTION="ATTRIBUTE") [ Required ];
The name of this config item. Default is the class name.
设置BS、BP、BO名称
• property **ClassName** as %String(MAXLEN=128,XMLPROJECTION="ATTRIBUTE") [ Required ];
Class name of this config item.
设置BS、BP、BO类名称
• property **Category** as %String(MAXLEN=2500,XMLPROJECTION="ATTRIBUTE");
Optional list of categories this item belongs to, comma-separated. This is only used for display purposes and does not affect the behavior of this item.
设置类别
• property **Comment** as %String(MAXLEN=512,XMLPROJECTION="ATTRIBUTE");
Optional comment text for this component.
设置注释
• property **Enabled** as %Boolean(XMLPROJECTION="ATTRIBUTE") [ InitialExpression = 1 ];
Whether this config item is enabled or not.
设置启用停用标志
参考链接:http://localhost:57772/csp/documatic/%25CSP.Documatic.cls?PAGE=CLASS&LIBRARY=ENSLIB&CLASSNAME=Ens.Config.Item
##**三、实现方法**
###3.1 创建BS模板类
创建模板类,后续类生成方法体通过模板类获取
/// BS的SOAP模板
Class HIP.Platform.Template.BSSOAPTemplate Extends EnsLib.SOAP.Service
{
Parameter ADAPTER;
Parameter NAMESPACE = "http://tempuri.org";
Parameter SERVICENAME = "BSSOAPTemplate";
Method TemplateFun(code As %String, data As %GlobalCharacterStream) As %GlobalCharacterStream [ WebMethod ]
{
set OutStream=##class(%GlobalCharacterStream).%New()
try{
s ..%ConfigName = $classname($this)
set sourceCode=$p($classname($this),".",4) //PUB000X
set methodCode=##safeexpression(""""_$get(%methodname)_"""") //SendDataFromHis
s messageCode = $p(code,"^",1)
s requestType= $select($p(code,"^",2)="REST":"REST", 1:"SOAP")
set proc = ##class(%SYS.ProcessQuery).%OpenId($j) //当前进程 获取调用服务客户端的IP地址
set sc = ##class(HIP.Service.PublishService).GetAllowedIP(sourceCode)
if +sc=1 {
s allowedIP = $p(sc,"^",2)
if allowedIP '[ proc.ClientIPAddress {
SET oref=##class(%Exception.General).%New("","无权限",,"您的IP地址不允许访问,请联系管理员")
THROW oref
}
}else{
return sc
}
s request = ##class(HIP.Platform.Message.Request).%New()
s request.sourceCode=sourceCode //PUB0001
s request.requestType=requestType //REST SOAP
s request.inputFlag="0" //-1表示失败,0表示未处理,1表示成功
s request.inputStream = data //JSON流,或者XML流
s request.messageCode=messageCode //BOE0001
Set tSC=..SendRequestSync("HIP.Platform.BP.ProcessCode",request,.pOutput)
If $$$ISERR(tSC) Do ..ReturnMethodStatusFault(tSC)
d OutStream.CopyFrom(pOutput.outStream)
return OutStream
}catch err {
set OutStream=##class(%GlobalCharacterStream).%New()
do OutStream.Write(err.DisplayString())
return OutStream
}
}
Storage Default
{
%%CLASSNAME
^HIP.PlatforE240.BSSOAPTemplateD
BSSOAPTemplateDefaultData
^HIP.PlatforE240.BSSOAPTemplateD
^HIP.PlatforE240.BSSOAPTemplateI
^HIP.PlatforE240.BSSOAPTemplateS
%Library.CacheStorage
}
}
###3.2 自动生成BS,并添加至Production中
通过模板类自动生成WebService方法,并添加到Production的BS中
/// 创建BS服务 PUB00XX服务,提供给第三方调用
/// d ##class(HIP.Util.SOAP).BSCreateSOAPInfo("PUB0001","提供给HIS访问平台")
ClassMethod BSCreateSOAPInfo(Code As %String, Desc As %String) As %Status
{
///HIP.Platform.BS.PUB0001
s src = "HIP.Platform.BS."_Code_".PublishWebService"
s isExist = 0
try {
set isExist=##class(%Dictionary.ClassDefinition).%ExistsId(src)
if isExist=1 { //类已存在则更新,先删除再插入
set classObj = ##class(%Dictionary.ClassDefinition).%OpenId(src)
d classObj.Parameters.Clear()
d classObj.Properties.Clear()
d classObj.Indices.Clear()
d classObj.ForeignKeys.Clear()
d classObj.Methods.Clear()
}else { //类不存在则新建
set classObj = ##class(%Dictionary.ClassDefinition).%New(src)
}
//设置父类
s classObj.Super="EnsLib.SOAP.Service"
//设置允许使用程序块,则可动态定义变量
s classObj.ProcedureBlock=1
///Parameter的值
//设置适配器
set ParDef = ##class(%Dictionary.ParameterDefinition).%New()
set ParDef.Name="ADAPTER"
d classObj.Parameters.Insert(ParDef)
set ParDef = ##class(%Dictionary.ParameterDefinition).%New()
//设置服务名
set ParDef.Name="SERVICENAME"
set ParDef.Default=Code
set ParDef.Description=Desc
d classObj.Parameters.Insert(ParDef)
//设置命名空间
set ParDef = ##class(%Dictionary.ParameterDefinition).%New()
set ParDef.Name="NAMESPACE"
set ParDef.Default="www.boe.com"
d classObj.Parameters.Insert(ParDef)
///函数模板代码,通过模板类获取
s methodTemplate = ##class(%Dictionary.MethodDefinition).%OpenId("HIP.Platform.Template.BSSOAPTemplate||TemplateFun")
Set methodObj=##class(%Dictionary.MethodDefinition).%OpenId(src_"||SendData")
if methodObj="" Set methodObj=##class(%Dictionary.MethodDefinition).%New(src_".SendData")
//设置方法名
set methodObj.Name="SendData"
set methodObj.ClassMethod=0
//set methodObj.FormalSpec="code:%String,data:%GlobalCharacterStream,*pOutput:HIP.Platform.Message.Response"
//设置方法入参
set methodObj.FormalSpec="code:%String,data:%GlobalCharacterStream"
//设置方法返回值
set methodObj.ReturnType="%GlobalCharacterStream"
//设置方法为WebService方法
set methodObj.WebMethod=1
//设置方法具体实现代码,通过模板类获取
set methodObj.Implementation=methodTemplate.Implementation
d classObj.Methods.Insert(methodObj)
set sc=classObj.%Save()
if $$$ISERR(sc) {
return $system.Status.GetErrorText(sc)
}else{
d $system.OBJ.Compile(src,"ck/displaylog=0")
}
if isExist=0 {
//存储到production中
s prodObj = ##class(Ens.Config.Production).%OpenId("HIP.Platform.Production")
if $IsObject($G(prodObj)){
Set item = ##class(Ens.Config.Item).%New()
Set item.PoolSize = 1
Set item.Name = src
Set item.ClassName = src
Set:item.Name="" item.Name = item.ClassName
Set item.Category = ""
Set item.Comment = Desc
Set item.Enabled = 1
Set tSC = prodObj.Items.Insert(item)
If $$$ISOK(tSC) {
// save production (and item)
Set tSC = prodObj.%Save()
set ^TempSy("tSC")=tSC
If ($$$ISOK(tSC)) {
// update production class
Set tSC = prodObj.SaveToClass()
}
return tSC
}
If $$$ISERR(tSC) return $system.Status.GetErrorText(tSC)
}
}
return $$$OK
} catch(ex) {
return ex.DisplayString()
}
}
###**四、 结果展示**
运行
d ##class(HIP.Util.SOAP).BSCreateSOAPInfo("PUB0001","提供给HIS访问平台")
后,Studio中自动生成HIP.Platform.BS.PUB0001.PublishWebService.cls 类
如下:

打开Portal管理界面,Production配置,可看到该服务已添加至Production中,如下:

可直接通过soapUI调用,地址
http://localhost:57772/csp/hip/HIP.Platform.BS.PUB0001.PublishWebService.CLS?WSDL=1

InterSystems消息查看



###**五、 结论与猜想**
同理,BO也可通过该方法实现自动生成,另可通过建立REST服务或WebService服务的方式通过前端调用该方法实现前端自动生成BS、BP、BO,以简化用户操作,但该方法存在问题点,如BP都为公用单个BP,消息并发量大时可能导致BP堵塞问题,可能实现的解决方法为前端先单独调用接口创建BP,后生成BS,再通过配置实现BS到BP的关联,大家感兴趣可自行尝试,以上,谢谢!
点赞 讲解的非常详细,非常有用。 非常有用的知识 加油 感谢分享 膜拜大佬 学习到了👍👍👍 非常有价值,思路清晰,值得学习 真好 博主的思路值得学习! 谢谢分享,学习了